当前位置:首页 > 《永远的校园》助学案
《永远的校园》助学案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谢冕,著名作家、诗人,北大文学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走进北大 ?北大介绍
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严复是第一任校长。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后来为了 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北大校徽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 北大校训
北京大学学风有: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北京大学校风有: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北京大学一直没有确定的校训。盛传的校训有两个,第一是为人所熟知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第二个便是“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没有校训仿佛是一个遗憾,但是,作为北大,没有校训,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训——充分的个人发展空间,或许你可以选择“格物致知”,也可以选择“修身齐家”,更可以选择“治国平天下”,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夙( )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虔(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曼( )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阻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皈( )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成语。
①梦绕魂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耿介不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前仆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行文中喜欢使用排比、比喻和象征,使得课文语言优美而典雅。试从课文中找出
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进行朗读。
4、“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蒲公英种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法指导 例:在第5段末句,作者说,在北大人的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具体和抽象各指什么? 方法指南一:从原文中找出此句,划出此句,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发现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作用。 方法指南二:联系上下文,并寻找关键字句。
如具体的校园,联系上文,在第5段有体现,如未名湖,水中一塔、水中一岛,其他语段还有体现么?试着去找一找!
如抽象的校园,联系下文,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第七段中关键的校园精神就是“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试着再去找一找其他的抽象的精神。(首先关注段首段尾句,其次关注其他位置)
窍门点击:
1、前后勾连法
从原文中找到对应句,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筛选与整合法
筛选关键字词句,可用原文回答;如不能用原文回答,可根据原文意思进行概括。 举一反三:
1、如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类似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意思,可用前后勾
连法。
2、如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类似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时,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可用筛选与整合法。 知识加油站:
①、起始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②、主旨句 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③、衔接句 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深化句 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⑤、警示句 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⑦、情感句 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⑧、引用句 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 ⑨、比喻句 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⑩、总结句 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疑难汇集 疑难问题收集 错题收集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19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集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扼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1.用简练的语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2.“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一句中,“北大魂”与“中国魂”是什
么关系?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写一写在青春岁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蓝调,摇滚,RAP兼收并蓄;
崇拜韩寒,崇拜郭敬明,崇拜扑朔迷离的文字;
追求凡高的精神,追求纷乱即兴的街角涂鸦; 业余爱好不是登山,不是涉水,而是睡觉; 对认识的人一堆废话,对不喜欢的人一言不发; 穿得松松垮垮,背包肩头斜搭。
在街上碰见一群唧唧喳喳的人高谈阔论,内心鄙夷、不屑。即使灯火阑珊,也改变不了我们脸上的冷漠。我们是帮人不需要感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
喜欢戴着耳机,徜徉于音乐的世界,不去理会世人的嘈杂。听的绝不是旋律,而是嘈杂的乐器;听的绝不是平静的女声,而是分辨不出男女、扑朔迷离的和弦。喜欢的明星要穿黑风衣、白衬衫;喜欢的歌曲混乱新奇;喜欢的戏剧或许就是《等待戈多》。
我们高呼“或许颓废也是另一种美”。我们就是一群精神的拾荒者,我们就是任凭你有再大本事也理解不透的“90后”。
(节选自网络热文《精神的拾荒者——90后》)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夙( sù )缘:前生的因缘。 ②虔( qián )诚:恭敬而有诚意
③曼( màn )妙:形容音乐、舞姿等柔美。 ④阻扼( a ):阻止和扼杀
⑤皈( guī )依: 泛指虔信地信奉佛教或参加其他宗教组织,也作归依。 2、解释下列成语。
①梦绕魂牵:比喻被某件事或某个人深深地吸引了. ②耿介不阿: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③前仆后继: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3、略
4、象征手法:作者自己。“蒲公英”,表明我到北大是命运的一种随机性的安排,蕴含着既谦卑又幸运的感情。“夙缘”,则是传达了我与北大的联系,这是命中注定,无法避免的。同时,与课文结尾段,“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相呼应,以富含诗意的语言,传递了一种永不止息的精神追求。象征自己受北大影响很深,特别是精神。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主要讲了北大是一片自由的乡土,而这种自由的取得,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通过不屈的抗争赢来的。北大人在追求自由、文明过程中无一例外地受到阻扼,正是这种阻扼,让北大人更加优愤,更加不屈不挠,这便是北大魂、中国魂。
2.北大精神其实正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缩影。
二、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