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建筑史
1 现知中国古代的砖最早见于( )遗址,主要用于( )。 2 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 ),即今天天安门广场上( )的位置。 3 张一调在(普林斯顿大学)大学完成了名为《 》的博士论文。
4 故宫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 )和( )两处。 5 18世纪英国的( )把中国写意园林手法带到了欧洲,( )是其代表作。 6 《娄东园林志》是(明清)朝的园林记述,地点在今(江苏太仓)。
7 查尔斯?詹克斯曾讨论了后现代空间与中国古典( )的趋同,主要是指两者空间边界均( )的特质。
8 宋代“材分八等”在清代变为( )斗口,斗拱在苏式中称( )。 9 高足家具大约在( )时传入,但被中国人普遍适应已到( )时期。 10 “剪边”指( )的做法,实例见于河北正定的( )殿。 11 佛光寺文殊殿梁架采用了( )式结构,这是对柱网的( )的做法引起的。 12 江南园林中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 )和景物间相互( )的手法取得的。
13 上海真如寺构架形制实际上是( )式和( )式的混合。 14 “冲三翘四”是指( )的做法,“压七露三”是指( )的做法。 15 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时期迁往( )(地名),( )(人名)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手稿。
一、填充(10分)
1、 河南等地的窑洞建筑主要有开敞式靠崖窑、下沉式窑院、砖砌的锢窑 三种类型。 2、 安济桥在河北省赵县,建于隋代,建造的著名工匠叫李春。
3、 反字屋顶的形式特征是凹曲线,它的主要作用是排水有利、对木结构起保护作用、有
利于采光。
4、 中国仅存的唯一木塔是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是楼阁式结构类型。 5、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李诫,《木经》的作者是喻皓,《园冶》的作者是计成。 6、 中国最早的建筑平面图是中山王墓兆域图,出现在战国年代。
1、中国古代对五岳进行祭祀,请写出五岳名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
山、中岳嵩山。
2、明十三陵最大陵是哪个皇帝的?叫什么陵?永乐帝长陵。 3、请用四个字概括中国古代造园选石之法:瘦、透、漏、皱。 4、郭守敬是何朝代的科学家?元朝。
5、明代北京故宫的左祖右社是太庙和社稷坛。 6、敦煌石窟始建于什么朝代?东晋。 7、《营造法式》的作者是李诫。
1、中国最早使用榫卯结构的实例可追溯到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陵邑制出现在我国的汉代。 3、妙应寺白塔的设计者是阿尼哥。 4、晋祠圣母殿建于北宋代。
5、位于泉州的开元诗仁寿石塔建于南宋代。 6、独乐寺观音阁坐落在河北蓟县。 7、《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对都城的尺寸要求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8、清代宫廷工匠中专门制作模型的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1.隋大兴设计者___和___;元大都设计者___,也黑迭儿,水系设计者___ 2.中国两个建筑团体_________和_________ 3.著名的Trinita dei Monta教堂前的Spagna step是______风格的,说明建筑手法也可以用在城市规划上
4.20世纪初荷兰 De Stijl 风格代表作是___ 5.拜占庭建筑的独特建构是___
6.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书是__作者是___
7.中国的神位排放制度是___,左___右___
8.法国凡尔赛宫前的广场是___风格,设计者___
9.北宋汴梁的在城市上的一个最主要特征是______,张择端画了一幅_________就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10.1980-1986年建成的罗马国家博物馆的设计者是______ 11.第一个石制的金字塔是______
1.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既有新城的崛起,也有老城的更新,从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新转型的城市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类型主体开埠城市,如上海;局部开埠城市,如济南;交通枢纽城市,如郑州;工矿专业城市,如南通。
2.中国佛教著名石窟有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省洛阳市的龙门石窟。 3.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塔是释迦塔,现存最早的密檐塔是北魏朝代的嵩岳寺塔。 4.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肓拱桥,跨度达37米。 5.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遗址。 6.古埃及崇拜太阳的柱式纪念碑叫方尖碑。 7.南京中山陵音乐台的建筑原型是古罗马角斗场。
8.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常用的构图手法为运用柱式,代表作为卢佛宫东立面。 9.请写出古罗马歌颂君王战功和权力的建筑类型广场、庙宇。 10.中古伊斯兰建筑常有用以承托出挑构件的名称为牛腿。 11.中世纪西欧哥特式教堂典型平面形制一般为拉丁十字。
12.19世纪德国古典复兴建筑最杰出的人物为辛克尔,代表作为柏林宫廷剧院。 1、中国古代都城的居住区划分单位在汉朝称( ),在唐朝儿( )
2、明清北京紫禁城的正门( ),属于( )门形制。
3、秦始皇的陵台底边长达( )米,这种陵台在汉代称( )
4、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从( )朝起开始建造佛塔,属于( )式。
5、苏州传统住宅侧路上的主要建筑是( ),为住宅中最精彩的部分。厅堂内的轩,以( )椽构成。
6、“阿以旺”是( )族的一种典型住宅形式,特指住宅的( )。
7、中国现存最大的两座古代木构殿堂是( )和( )。
8、中男现存最早的木构厅堂是( ),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
9、宋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 ),清代的斗口分为( )个等级。
10、宋代名匠喻浩写过一部( ),还设计了著名的开封( )塔。
11、宋辽金时期的木楼阁上下层结构连接方式多用( )造,结构抗震的关键部位是( )。
12、上海沙逊大厦(和平饭店)是由( )设计的,属于( )风格。
13、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是( ),属于( )风格。
14、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多毕业于美国的( )大学,那里曾是( )派的大本营。
15、《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的作者是( ),《苏州古典园林》 的主编是( )。
1、中国的五大古都是( )、( )、( )、( )、( )。其中城池保持最完整的是( )。
2、中国最早的佛寺是建于( )朝的( )寺,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建于( )朝的( )塔,现存元朝以前的最大的佛殿是( )朝的( )大殿。
3、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 )朝,成熟于( )朝,在清代称为( ),是( )建筑用材的基准。
4、古代屋顶的色彩等级最高的是( )色,最低的是( )色。清代皇家建筑彩画主要为( )彩画和( )彩画。
5、梭柱大约出现于( )朝,琉璃瓦大量用于屋顶开始自( )朝,古代最高等级的建筑基座称( ),是从( )传入的。
6、“民族固有形式”的口号盛行于本世纪( )年代,但当时盛行的摩登建筑却是( )风格,代表作是外滩的( )和( )。
7、首批中国近代建筑师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美国( )大学建筑系,那里曾是( )的大本营。 1. 现存古代最大的两座木构殿堂是( )和( )
2. 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 )与( )。 3. 中国古城中建都最多的是( ),保存最完整的是( ). 4. 我国的琉璃瓦技术是( )时期从( )传入的。
5. 古代木构建筑最小的模数化单位是( ),清代的斗口分为( )个等级。 6. 广东中山纪念堂是( )设计,属于( )风格 7. 上海国际饭店属于( )风格,设计者是( ). 8. 现存最早的砖建筑是( ),最早的石塔是( )。 1我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建筑是( )
2仔角梁起翘属于( 嫩戗发戗),戗脊起翘属于(水戗发戗). 3秦始皇陵底边边长达( )米,这种陵体在汉代称( ) 4匠人营国制度出自( ).
5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思潮源于( )大学 6张涟是( )代最著名的造园大师 7琉璃瓦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8应县木塔上下层柱间采用( )造,塔内实际有( )层 1. 现知最早的榫卯遗迹见于()(地名)的()遗址。
2. 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朝,在清朝称之为(),是()式的用材的基准。
3.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从()开始就已经开始建造佛塔,属于()式 4. 中国古代都城中规模最大的是(),建都朝代最多的是( )。 5. 我国的石窟寺的主要形制是()和()。还有一种僧院型 6. 匠人营国制度载于()时期的()
7.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的() 8. 现存最古的长城残段是( )时代的( )长城.
9. 中国近代首批建筑师大多毕业于()大学,那里曾经是()的大本营。
1魏晋园林以什么理论为主 2兴造论是什么书的观点 3透视法是谁传入中国的。
4以类型学分析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的西方学者。 5长城最初的起因与下列的哪一条有直接关系 a. 宗法制度 b. 秦始皇 c. 丝绸之路 d.胡服骑射 6.斗口指的是
7古代木构建筑用材的模数制大约开始于()朝,成熟于( )朝 8里坊制大体解体于()朝,取而代之的是()制 9.清代最高级彩画() 10.唐以前塔形状()
11.中国古代承重结构刚接还是铰接() 12.梭柱起始年代() 13.应县木塔是几层
14.《营造法式》那哪个朝代写的? 15.( )开始因山为陵
1.中国古代现知最早的砖见于( )遗址,主要用于( )。
2.锢窑多见于(河南?)一带,(拱券?)结构不用支模即可砌成。 3.《清式营造则例》是(梁思成)根据《工程做法》编著的。
4.计成在《园冶》认为,第园筑之主,犹须什(九 ),而用匠什(一 )。 5.“择中”思想见于《考工记》一书,其中的“国”指(城池)。
6.《说园》的作者(陈从周),他还设计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中的(明轩)。 7.中国营造学社诞生于(1929?书上有)年,创始人是(朱启钤)。 8.清式七檩举架的飞檐为(5 )举,檐步为(55 )举。 以书为主
9.中国古代的建筑与城市之间有一种(同构)关系,这种关系是在一定程度上由(生长)方式决定的。 10.宋代用材的材等折变率为( );清代斗口的等级折变率为( )(数值)。书上有 11.唐宋木构殿堂有(3)个水平结构层,其中最复杂的一个实际上属于(铰接)结构。 12.江南园林边界模糊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借景)和(障景)手法取得的。
13.中国古代营居喜用木构,这与(阴阳五行?)观念不无关系,也是(砖石)结构不发达的一个原因。 14.上海大厦(百老汇)属于( ART DECO )风格,是(北外滩)的端景。
15.历史上外来建筑文化移入中国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其英文表达可用(acculturation )一词,而当代建筑的一大倾向是“趋同”,英文表达为(assimilation )。 1.中国古代用砖砌墙始于( ),主要用于( )。
2.地坑式窑遗址见于( ),锢窑结构不用( )即可砌成。 3.《华夏意匠》是( )参考了( )的观点编著的。
4.宋宫殿布局其创造性的特征是采用了( )制度。直到( )代仍沿用 5.最接近《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的古都是( ),阿拉伯人( )参与规划 6.苏州环秀山庄是( )设计的,以( )的大假山最为杰出。 7.中国营造学社创始人是( )。刊物( )
8.清式七檩檐步为( )举,五檩脊步为( )举 9.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 )景观,城门是( )结构。 10.宋代普柏枋下 构件为( );清代斗拱
11.唐宋木构楼阁的叉柱造是将上层柱子落在下层( )构件上12.江南园林小中见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 )和景物间相互( )的手法。
13.隋唐长安的城市布局对( )国都城和日本的( )城市有直接影响 14.上海外滩历史建筑景观主要是( )和( )两种风格。
15.清式营造则例是( )的注释,绪言是( )写的 1.现知中国古代的砖最早见于()遗址。
2.清代天安门前的御街南门是(),即天安门广场上()的位置。
3.张一调在()大学完成了名为()的博士论文。
4.故宫版本《清明上河图》与其他版本最大的建筑差异表现在()和()两处。
5.18世纪英国的()把中国的写意园林手法带到欧洲。()是其代表作。
6.《娄东园林志》是()朝园林记述,地点在今()?
7.查尔斯.詹可斯曾讨论了后现代主义空间与中国古典()的趋同,主要指两者空间边界均()的特质。
8.宋代“材分八等”在清代变为()斗口,斗拱在苏式中称()?
9.高足式家具大约在()传入,但被中国人不变使用已到()时期。
10.剪边是指()做法。实例见于河北正定()殿。
11.佛光寺文殊殿梁架采用了()式结构。这是由对柱网的()做法引起的。
12.江南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主要是以延长()和景物间相互()的手法取得的。
13.上海真如寺构架形制实际上是()式和()式的混合。
14.“冲三翘四”指()做法。“压七露三”指()做法。
15.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时期迁往(),()(人)在那里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手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