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纲要1 - 图文
第四章 消化系统
[课时目标]
1.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的一般构造。 2.在活体上指出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3.识别口腔境界、分部、口腔内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4.结合标本描述咽、食管、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5.说出小肠、大肠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6.结合标本描述肝、胆囊、胰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7.说出肝、胆囊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8.写出肝外胆道的组成及胆汁排出途径。
9.解释咽峡、上消化道、下消化道、麦氏点、齿状线、腹膜腔的概念。 10.简述腹膜的组成与腹腔器官的关系。
11.光镜下观察消化管各器官及肝、胰的微细结构。 12.绘出肝小叶光镜下简图。 [教学内容]
概 述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它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粪便等功能。(见图4-1) (一)消化管的组成 (二)消化腺的组成 消化管组成简表: 消化腺组成简表:
消化管
口腔 咽 食管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小肠 回肠 盲肠 结肠 大肠 直肠 肛管
口腔腺
大消化腺
消化腺
小消化腺
下消化道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上消化道
肝 胰 胃腺 肠腺
其它小腺体
43
(三)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标志线
(1)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 (2)胸骨线:通过胸骨侧缘最宽处的垂线。 (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4)腋前线:通过腋前襞的垂线。
(5)腋中线:通过腋前、后襞中点的垂线。 (6)腋后线:通过腋后襞的垂线。 (7)肩胛线:通过肩胛下角的垂线。 (8)后正中线:沿背部正中的垂线。 2.腹部分区
(1)九分法:由两条横线和两条纵线,将腹部分 为9个区(见表4 -1)。
1)横线:①上横线,为通过左、右肋弓最低点的 连线;②下横线,为通过左、右髂结节的连线。 2)纵线:①左纵线,为通过左腹股沟韧带中点 的垂线;②右纵线,为通过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 线。
表4-1 九分法腹部分区
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季肋区 右腹外侧区 脐区 左腹外侧区 右腹股沟区 耻区 左腹股沟区 (2)四分法:用一条横线和一条纵线将腹部分为 图4-1消化系和呼吸系模式图 4个区(见表4 -2)。
1)横线:通过脐的水平线。 2)纵线:前正中线。 表4-2 四分法腹部分区
右上腹 左上腹 右下腹 左下腹
第一节 消化管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外,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可分为四层,即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一)粘膜
粘膜位于消化管壁的最内层,自内向外又可分为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
1.上皮 口腔、咽、食管和肛管下部为复层扁平上皮,其它消化管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67
2.固有层 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消化腺、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等。 l.粘膜肌层 由l~2层平滑肌构成,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 (二)粘膜下层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等。 (三)肌层
食管上段、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某些部位肌层的环形肌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
外膜位于消化管壁的最外层,咽、食管、直肠下部的外膜为纤维膜,其余为浆膜。
二、口腔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它前借口裂通外界,后经咽峡与咽相通。
口腔的顶为腭,底为肌性结构,前壁为口唇,侧壁为颊。口腔以上、下牙弓为界,分为口腔前庭与固有口腔。 (一)口唇
口唇分为上唇和下唇,两唇之间为口裂,上唇外面正中有一条垂直的浅沟为人中,上唇两侧以鼻唇沟与颊分界。 (二)腭
1.位置 即口腔的顶,位于口腔与鼻腔之间。 2.分部 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3.构成 硬腭由骨腭被覆粘膜构成,软腭由肌被覆粘膜构成。 4.主要结构 有腭垂(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等。 (三)咽峡
1.构成 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2.意义 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四)舌
1.位置 位于口腔底。
2.功能 具有搅拌食物、协助吞咽、感受味觉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3.分部 分为前2/3的舌体和后1/3的舌根。舌体前端称舌尖,舌的上面称舌背;舌的下面有舌系带、舌下阜和舌下襞等。 4.构成 由骨骼肌外被粘膜构成。
(1)舌粘膜:呈淡红色,舌背粘膜形成许多舌乳头。舌乳头主要有三种,即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含有味觉感受器(味蕾),能感受味觉。 舌根粘膜内有由许多淋巴组织构成的小结节,称舌扁桃体。 (2)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
1)舌内肌:构成舌的主体,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外形。
2)舌外肌:主要有颏舌肌,左右各一,收缩时可改变舌的位置。该肌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舌前伸。
68
(五)牙
1.特点 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 2.位置 镶嵌在上、下颌骨的牙槽内。
3.功能 有切割、磨碎食物和辅助发音等功能。 4.分部 分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
5.构成 主要由牙质、牙釉质和牙骨质构成。牙的中央有牙腔,腔内容纳牙髓。
6.名称 人的一生有两套牙,按萌出先后,分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个,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恒牙共32个,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7.排列 乳牙的牙位用罗马数字表示(见图4-2);恒牙的牙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见图4-3)。
图4-2乳牙的形态、序号和名称
图4-3恒牙的形态、序号和名称
6
临床应用:以“十”划分上、下颌和左、右两半,共4区。例:十表示左上颌第1磨牙。 8.牙的萌出
(1)乳牙萌出:人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乳牙,l周岁时约萌出8个,3周岁出齐。 (2)恒牙萌出:①6岁左右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12~13岁出齐;②第三磨牙称迟牙或智牙,一般在17~25岁才萌出,有人终生不出。
69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