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玻璃窑炉的理论课

玻璃窑炉的理论课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0:06:51

玻璃窑炉的理论课

一、玻璃的熔制过程: 玻璃的熔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硅酸盐形成阶段:在高温(约800—1000℃)作用下发生变化:如粉料受热、水分蒸发、盐类分解、多晶转变等,变成不透明的烧结物; (二)玻璃形成阶段

温度升高到1200℃时,各种硅酸盐开始为熔融,继续升高温度,未熔化的硅酸盐和石英砂完全熔解于熔融体中,形成大量可见气泡,这一阶段称为配合料熔化阶段;

(三)玻璃液澄清阶段:当温度达到1400—1500℃时,玻璃液的黏度降低,使气泡大量逸出;

(四)玻璃液均化阶段:达到玻璃液均化主要依靠扩散和对流作用。高温是一个主要条件,因为它可以减少玻璃液黏度,使扩散作用加强,另外搅拌是提高均匀性的好方法;

(五)玻璃液冷却阶段: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黏度太小,不适于成型,必须通过冷却达到成形温度,成形温度比澄清温度低200—300℃。 以上各阶段不一定按顺序进行,各阶段没有明显的界线的 二、对窑炉关键部位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作用

1)加料口的作用:玻璃池窑将加料池发展为预熔池。预熔池内的温度保持在1100—1300℃,配合料内各组分之间的硅酸盐反应在预熔池内开始,料堆表面已经开始熔融。已初步熔化的料堆,当它进入熔化池后,其熔化速度可以加快。在熔化池面积一定时,熔化速度加快了,相对来说,其澄清时间就延长了。因此,加料口的作用就是能提高熔化率、改善玻璃质量、

降低热耗的作用;池内粉料飞扬的情况大大减少,格子体堵塞情况大大改善。

2)窑坎:窑坎是放在窑池深层的挡墙,墙高为池深的1/2以上,有的可达到3/4;窑坎是控制玻璃液流,提高熔化率的技术措施。窑坎作用是:迫使熔化部玻璃液呈一薄层全部流经窑池上层,经高温加热后再进入流液洞,这样提高了玻璃液的温度,有利于气泡的排除,加快澄清速度,从而改善玻璃液质量;设置窑坎后,玻璃液在窑坎处产生回旋,可延迟玻璃液在熔化部停留时间,可阻挡池底脏料流往澄清部。

3)流液洞:流液洞是熔化部和冷却部的玻璃液连通起来的位于池窑底部的涵洞,是由一套特制的优质耐火材料砌筑成的。

流液洞的作用:熔化部玻璃液流到流液洞附近时,受到流液洞上面的桥墙阻挡,大部分玻璃液被挡住而往回流动,只有熔化好的沉入深层的玻璃液才能通过流液洞进入冷却部,有力的阻挡了浮渣、泡沫及未熔化好的玻璃液,起到了选择玻璃液的作用,由于流液洞截面(洞口)很小,又处于窑池深层,故能保证玻璃液的质量,扩大了熔化部利用面积,提高了熔窑熔化能力,可以减少冷却部向熔化部的回流,如果设计得合理还可以消除回流,减少或消除玻璃液二次加热的能耗,有利于节能;由于洞口在玻璃液深处,加之对流液洞桥墙和盖板砖进行冷却,使通过流液洞进入冷却部的玻璃液温度大大降低,洞口位置、尺寸及冷却程度不同,玻璃液温度也不同,起到了对玻璃液的调温作用。

4)小炉:小炉既是热源供给部位,又是排烟供气部位。天然气热值燃烧的玻璃熔窑,燃料是从喷嘴喷入窑内,燃烧用的二次空气是从小炉进入窑内。

5)蓄热室:当窑内高温费气通过小炉通道进入蓄热室时,将蓄热室内的格子体加热,此时格子体的温度逐步升高,积蓄一定的热量;换火后,助燃空气由下而上,经蓄热室底烟道进入蓄热室,蓄热室内的格子体用积蓄的热量预热空气,此时格子体的温度逐步降低,蓄热室的工作是周期性,一个周期是格子体的加热期,另一个周期是格子体的冷却期。因此蓄热室的作用是:利用格子砖作为蓄热体,将废气所含的热量积蓄起来,换火后用积蓄的热量将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一般空气可以预热到1100—1350℃.

三、司炉工操作要领 1)控制好火焰

窑炉火焰控制,要求火焰刚性有力、明亮、不发飘、火稍不冲刷池壁或挂钩砖;火焰的调整需要通过调整燃料压力、流量、温度,以及雾化气压力、助燃风量、喷枪结构、喷枪角度(水平摆角与仰角)等来达到。

“火烧碹顶”,不一定是火直接冲向碹顶砖、“烧”到了碹顶或火焰“高温气流”冲刷碹,是指火芯区离碹砖太近了,碹砖受到的辐射温度太高而“烧”蚀了(火芯温度1730~1900℃,而硅砖的荷重软化点是1670~1680℃,还不能保证每块砖是达标的);或者,火稍(火尾)飘到碹砖上,不断“扰动”、冲刷着硅砖砖缝,而从此处“钻”穿了硅砖碹(俗称“鼠洞”)。

2)控制好窑炉窑压

A:窑炉窑压控制非常重要。碹砖之间是有缝的,窑压过高或不稳定,会从砖缝“挤压”出缝隙,很快就形成鼠洞而穿火。窑压不稳定、过高或过低,也影响火焰的稳定与形状、和窑炉燃烧效果。

玻璃液面处的压力一般取0~2Pa,即在加料口处观察“热气/烟气”

有进出交替的现象。 玻璃液面处窑压为“零压”、根据帕努力方程简化后,窑压值标准:P=H/120帕(H是玻璃液面到测压孔中心线的高度值,mm),控制值是微正压时,则是P=H/120+1~3帕。

B:火焰换向控制很重要,要根据实际窑炉运行指定对应的参数,避免因火焰换向,导致窑压大;需要窑炉有可靠地窑压自动控制系统,烟气排烟系统的抽力足够大,火焰换向的瞬间,迅速排走烟气、以稳定窑炉窑压。

3)窑炉附属设备的管理

对各种风机、加料机、交换闸板等,进行科学管理、设立设备维修档案,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进行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运作,避免设备的故障而影响窑炉运行管理的条理性,最终威胁到窑炉安全。

同时,窑炉需要稳定控制,必要的配套自动控制系统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4)熔化温度管理

窑炉熔化温度(碹顶温度),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超过1560℃。提高温度是化好料的一个前提,但是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没有上限的。

窑炉运行与维护,需要勤观察、认真分析总结,早处理好窑炉的小异常就减少大异常发生(这叫“专做小事,不做大事”),控制好窑炉火焰是最基本的操作,在窑炉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保证熔化质量,从而提高窑炉的效率。

三)窑炉安全与维护管理

窑炉的维护保养,应该从窑炉施工开始、到窑炉停产冷却后才结束。如果“新窑炉投产两年不用管”,等到窑炉烧损严重穿火、蓄热室堵塞到

搜索更多关于: 玻璃窑炉的理论课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玻璃窑炉的理论课 一、玻璃的熔制过程: 玻璃的熔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硅酸盐形成阶段:在高温(约800—1000℃)作用下发生变化:如粉料受热、水分蒸发、盐类分解、多晶转变等,变成不透明的烧结物; (二)玻璃形成阶段 温度升高到1200℃时,各种硅酸盐开始为熔融,继续升高温度,未熔化的硅酸盐和石英砂完全熔解于熔融体中,形成大量可见气泡,这一阶段称为配合料熔化阶段; (三)玻璃液澄清阶段:当温度达到1400—1500℃时,玻璃液的黏度降低,使气泡大量逸出; (四)玻璃液均化阶段:达到玻璃液均化主要依靠扩散和对流作用。高温是一个主要条件,因为它可以减少玻璃液黏度,使扩散作用加强,另外搅拌是提高均匀性的好方法; (五)玻璃液冷却阶段:澄清均化后的玻璃液黏度太小,不适于成型,必须通过冷却达到成形温度,成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