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体罚学生的相关法规及很多典型案例分析
在青少年自杀案例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属冲动自杀,例如某学校一位女生因与老师有矛盾,一气之下跳楼自杀,被救活后已经高位截瘫。事后,这位少女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她多次通过电台宣讲热爱生命、不要轻生以教育别人。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小涛也许就是这种类型。
如何才能阻止青少年自杀呢?专家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培养健康的心理不仅是预防自杀之本,而且会令孩子受益终生。现在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优点突出,但也有很多人任性、自私、脆弱、独立精神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这些都不是思想品质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孩子发展多样性的教育理念,不要用智育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在目前的
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中,应该树立孩子发展多样性的理念,承认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而不应用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发展的唯一标准。如家庭教育中应把“爱”字放在第一重要的地位,教育孩子学会“爱”。一个缺乏爱的人,不但冷漠他人,而且轻视自己,这是极为危险的倾向;
三是建立良好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在多起青少年自杀事例中,家长和老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教师而言,要改变学校思想教育方式,减轻学习负担,也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沟通,特别关注问题家庭的子女;对家长而言,应多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倾诉心中的困惑、委屈;
四是普及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积极应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危机。心理危机在每个人的身上都可能会出现,如果能对社会进行普及危机干预技术的教育,无疑对应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危机是大有益处的。吴功斌 记者 廖兴友
实例之二:课业太重 12岁小学生上吊自杀
16日上午,江苏常熟市冶塘镇蒋家巷发生一起自杀悲剧。年仅12周岁的小学生朱俊逸被父母发现死在自己房间衣柜里,身下还有绳子和椅子,警方排除他杀可能。小学生为何上吊自杀?在其父母提供的生前日记上,似乎可以看到一些警示——“现在,我们的作业量飞速增加,我终于感觉到作业多的痛苦,即使是
双休日,也要用来复习、写字、背书,我连做梦都希望我被解放啊!”上六年级的小俊逸,在3月11日的日记中这样写下自己的心情。
“3月15日,孩子还是好好的,晚上吃了饭就去休息了,我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第二天上学时间到了,他还没有起床,我就到房间里喊他,进了房间却发现他在衣柜里,已经没了呼吸,孩子没了,这让我以后怎么活。”小俊逸的母亲哭着对记者说。小俊逸的父母目前仍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终日以泪洗面。采访中,小俊逸的邻居告诉记者,孩子平常很乖,很难想象会出现这样的意外。一些同学和老师也表示,小俊逸是个优秀学生,平时学习很上进。老师同学都说,朱俊逸出事前一天并没有任何异常。由于小俊逸的日记中提到最近学校作业量大、受到老师的惩罚、觉得内疚等字眼,小俊逸父母告诉记者,他们认为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学校目前仍未就此事给出合理说法。
专家:得让学生心理减负
“一个年轻的生命这样凋零了,让人很惋惜。同时,这也提醒学校、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孩子的成长重于学习成绩。”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苏老师说。教育专家表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变得严重,说明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应试教育、升学压力,是小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已喊了多时,但直到现在也没减少。我们总是在喊素质教育,但成绩代表一切的衡量标准代替了家长与孩子应有的心灵沟通,代替了老师与学生应有的课外交流。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比较脆弱,弱小的身躯还要承受太多期望和禁锢,给学生心理减负的问题须尽快解决。
实例之三:云南2小学生相约服毒自杀 老师撕死者遗书
两名上六年级的小学生相约服毒自杀,而孩子自杀前留下的“遗书”却被撕毁。“是老师体罚间接害死两个孩子”,学生家长将学校和班主任一起告上法庭。昨天获悉,经法院两审后,学校和两学生家长最终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由学校补偿两个家庭各5.6万元。
自杀的小孩分别是杨启和石建云,他们都是弥勒县虹溪镇东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2006年10月15日晚7点左右,晚自习的时间已经到了,母亲赵兰莉发
现儿子杨启还在家中。“你怎么不去上晚自习?”“我不想上自习了,我要去找同班同学石建云。”听儿子这么说,赵兰莉也没多问,就到邻居家看电视。
晚上8点半左右,杨启和石建云将一封信和杨启的三张大头像交给其同班同学罗某,让罗某将信和照片转交给班长李某,再由李某把照片转交给其他几个同学。“杨启说了,他不想活了,他要去买敌敌畏喝。”邻居女儿急匆匆地跑回来告诉赵兰莉,可赵兰莉和邻居听后都认为是小孩说笑,没有理会,赵兰莉一直到当晚10点左右才回家。
“在虹文路三道桥附近看见两个小孩躺在路上,生死不明!”当晚9点40分,虹溪派出所接到报警。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发现两个小孩已经死亡,死者正是杨启和石建云。经法医鉴定,杨启、石建云均系有机磷农药甲胺磷中毒死亡。
第二天上午,罗某将信和照片转交给李某,李某看到信上写有“我们的好朋友们……我们受不了……我的好朋友季(李)某、王某、张某,当你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们已不在世了,石和杨……”李某看信后,认为人已死了,就把信撕了。此时,恰好校长来找同学了解情况,李某就把被撕了部分的信和尚未送出去的杨启的一张大头像交给校长。
校长看到信上写有“学习压力太重……承受不了……,再见了,我的好朋友”和一些骂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保福的话,便将信交给杨保福。杨保福看过后,即把信纸撕碎丢到教室外的垃圾桶里。
事发后,弥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考虑到两家的家庭经济困难,虹溪镇民政办分别付给每家“家庭困难补助费”18600元。之后,家长们认为孩子的死与班主任的体罚有关,便将学校和班主任一起告上法庭,索赔60余万元。红河州中级法院一审判决:由学校和班主任杨保福分别赔偿两家人各60290元。 一审宣判后,杨保福和学校均不服,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今年4月,省高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省高院的主持下,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学校补偿杨家、石家各5.6万元。
实例之四:11岁小学生用红领巾上吊自杀追踪
12月10日晚上,11岁小华将自己反锁在出租屋内,他把自己的红领巾挂在出租屋的两层铁床床头,上吊结束了年仅11岁的生命。
此前,小华已经逃学3天。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华的家长认为他在学校,但学校又一直认为何楚华在家里。当这两者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开始交流信息时,却发现他们都没有掌握何楚华的行踪。直到看见何楚华变成一具僵硬的尸体,躺在他父亲何维红的怀里。事后,这两者又把小华的死因的矛头指向了对方。家长责怪是老师打了小华,导致他自尊心受挫,而自杀;而校方认为,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而导致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除了指责,是否也应该反思呢?比如,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家长是否给了小华足够的爱护?而社会,又是否给了这些孩子关心?
实例之五:小学生没完成作业遭父训斥 “为报复”欲自杀
一名因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受到父亲责骂后离家出走的12岁男孩,只身爬上10余米高的铁路大桥桥墩扶梯上,目的只是为了“报复”自己的父亲,等父亲来“救”自己。发现后赶到的铁路民警冒险从桥面爬下桥墩实施营救,及时将已在桥墩上逗留了近2个小时、身体又冷又饿双手打颤的小男孩从桥墩安全救上桥面。 前天晚上8时10分,乐昌铁路派出所值班民警接群众电话报称,在乐昌火车站北面铁路大桥桥墩扶梯上有一个小男孩,在桥梯上滞留了一个多小时。接警后,该所教导员立即带领三名民警驱车前往现场。当民警到达大桥时,从漆黑的夜色中远远望见大桥中部4号高达10余米的桥墩桥梯上,一名年约12岁的小男孩双手抓住桥梯滞留在桥墩的中部。此时,桥面不时有轰鸣的列车经过,桥下是滔滔的江水。由于滞留时间过长,衣着单薄的小男孩在入夜寒风的吹袭下,双手已微微打颤,稍有不慎就可能摔落桥下的江水中。
民警来不及多想,立即冲上大桥,从桥墩顶部的桥面维修口处小心地爬下桥墩。当民警靠近小男孩时发现他已体力不支。见此情景,民警一边温言安慰小男孩,一边用自己的身体护着男孩防止其因紧张而摔落大桥,待小男孩情绪稳定后,桥墩与桥面上的民警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协助小男孩爬上了桥面。孩子脱险了,但寒风中的民警确出了一身的汗。随后,民警见孩子衣着单薄,脱下自己的警服披在孩子的身上并护送其下桥。 经了解,该小男孩今年12岁,家住乐昌市河南镇桥西村,在该市某小学就读。当日,他因未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遭到父亲责骂,负气离家出走。当其来到一铁路大桥时突发奇想,揭开桥面维修使用的铁窗爬下桥柱中部,目的是要“报复”父亲,等父亲来“救”自己。了解情况后,民警们护送小男孩回家。当小男孩父亲看到“失踪”三个小时并到处寻找未果的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