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9 历史-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历史必修
2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提高工人工资,就提高了社会购买力,就可以消除经济危机的危险。这是完全不正确的:因为危机是资本运动不可避免的结果”。“某种社会理性对于整个的计划的作用是不存在的”。最能印证其观点的史实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延续 B.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D.福利政策推行后美欧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仍陷入“滞胀”状态
25.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26.二战后初期,有人提出“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有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组织的建立 ④对德国分区占领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5
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7.《科学与启蒙运动》:“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这里所说的他是 A.牛顿
B.伽利略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8.右图采用了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创作这幅作品的画家是 A.莫奈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 0分)。 31.1992年,海峡两岸的两个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一个中国”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这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实现了重大突破。 32.右图是一位东德妇女隔着柏林墙眺望其亲人的情景。柏林墙的修建不仅见证了德国的分裂,而且是美苏紧张对峙和战争频繁的集中体现。 33.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4.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曾先后“以日为师” “以美为师”和“以俄为师”。
35.中国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西方近代的三权分立都实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
(1776年)
材料二 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一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6
B.塞尚 C.毕加索 D.凡·高
材料三 为了解决农业危机,罗斯福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牧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
材料四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食品价格较快上涨、流动性充裕较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不断走高。特别是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往往达到两位数。为此,党和政府已经采取了增加供应、促进流通、打击炒作等一系列措施。
——百
度资料 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2)材料二提及的“退却年代”在政策上有何表现? 列宁称这种“退却”让苏俄(联)“打破了坚冰,指明了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解决农业危机的做法。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共同目的。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制订经济政策的看法。(2分)
37、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材料一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
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
通史》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_________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
7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2011年11月18日《求是》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解材料一中的“道德准则”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有哪些?(2分)
(2)材料二中的理学体系在哪一朝完成?做出贡献最大的是哪一位理学家? 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横线处省略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3分)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日益呈现什么趋势?中国是如何顺应上述趋势,促进
外交事业的新发展的?(4分)
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1)材料一认为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2分)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