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题(1)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求(计算题复习)
复习建议:
1、复习本部分内容请参阅教材及学习指导书的相关部分; 2、复习本部分内容的参考资料请看:
IP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第五讲 第一单元辅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八讲 第二单元辅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二讲 第三单元辅导(一)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三讲 第三单元辅导(二) 国民经济核算第十八讲 第四单元辅导
3、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可结合平时作业相关题目来掌握:
4、如果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有疑问或建议,请进入本课程论坛进行讨论。
1.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亿元):
(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32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75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Σ(各部门增加值)=Σ(各部门总产出 –该部门中间投入)
=(280-62)+(960-340)+(326-83)+(188-35)+(237-68) +(452-85)+(530+530?10%-76)=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GDP为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1686+548+(75-32)=2277(亿元)
2.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
(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
(1)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1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 源 总产出 100 进口 5 使 用 中间消耗 60 最终使用 45 最终消费 32 资本形成 3 出口 10 合计 105 合计 105
(2)国民总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单位:万元 使 用 最终消费 32 居民 26 政府 6 总储蓄 10 合计 42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42 合计 42
(3)经常项目:货物与服务差额=出口-进口=10-5=5
国际收支平衡表 项目 差额 贷方 借方 经常项目 1.货物与服务 5 10 5 出口 7+3=10 进口 3+2=5 简要分析:货物服务贸易顺差5万元,说明该地区在对外经济交易中出口能力较强。
3.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总产出3000亿元,中间消耗132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5亿元,固定资本形成330亿元,库存增加20亿元。
(1)根据所给资料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生产帐户、收入形成账户、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账户、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并计算各帐户平衡项。
(2) 指出部门资本账户中资金余缺的具体数字并进行分析。 (3)计算该非金融企业部门储蓄率和投资率。
2
解:(1) 账户如下:(单位:亿元)
生产账户 使用 中间消耗 1320 增加值 1680 合计 3000 来源 总产出 3000 合计 3000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3000-1320=1680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800 总增加值 1680 生产税净额 100 总营业盈余 780 合 计 1680 合 计 1680 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680-800-(150-50)=780(亿元)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财产收入 142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918 来 源 总营业盈余 780 财产收入 138 合 计 918 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780+(138-142)=776(亿元)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经常转移支出 475 所得税 450 社会福利 17 捐 款 8 可支配总收入 301 合 计 776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消费 0 总储蓄 301 合 计 301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301 来 源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776 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776+(0-17-8-450)=301(亿元)
合 计 301 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消费=301 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3
资本形成总额 350 总储蓄 301 固定资本 330 资本转移净额 5 库存增加 20 净金融投资 -44 合计 306 合计 306 资金余缺=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301+5-350=-44(亿元) (2) 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资本形成总额+净金融投资
净金融投资=301+5-350=-44亿元
即资金短缺44亿元,需向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3)储蓄率=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301/301=100%
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可支配总收入=350/301=116%
4.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的资料如下:
该部门可支配收入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帐户;
(3)计算该部门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并判断该部门属于企业部门还是住户部门。 解:(1)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980+370=1350(亿元)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支出=45-9=36(亿元)
资金余缺
=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960+36-1350-0=-354(亿元) (2)
使用 1.资本形成总额 ⑴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⑵ 存货增加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4.资金余缺 合计 金额 来源 金额 960 36 45 9 996 1350 1.总储蓄 98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70 ⑴ 资本转移收入 0 ⑵ 减:资本转移支出 -354 996 合计
(3)储蓄率=总储蓄 / 可支配总收入=960/960=100%
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可支配总收入=1350/960=140.6%
该部门的资金余缺值为负,即从其他部门借入资金,并且投资率超过100%,据此可以判定该部门为企业部门。
说明:计算该题需要熟悉资本形成总额等项目的计算公式,需要熟记资本帐户的基本结构,同时对于各机构部门的资金余缺状况有所了结。
5.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1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800亿元,上缴生产税150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50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1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138亿元,支付职工社会保险金17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8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45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500亿元,其中库存减少108亿元,固定资本消耗20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150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