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选8套试卷〗辽宁省丹东市2020年中考化学仿真第五次备考试题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2月14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的四季元老、北大机器人博士陈更终于圆梦,夺得第四季节目的总冠军。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燃烧、植物生长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过程中爆竹的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
实验目的 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鉴别O2和CO2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区分棉线和人造纤维 B.B
C.C
实验方案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依次通入澄清石灰水 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 分别灼烧,用手揉捏燃烧后的产物 D.D
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选项B正确;
C、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均能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铁>铜,铁>银,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选项C不正确;
D、分别灼烧,用手揉捏燃烧后的产物,烧后成球状,不能捏成粉末的是人造纤维,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故选C。
3.下列除杂、提纯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选项A正确;
B、氮气不能跟灼热的铜反应,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因此氮气中混有氧气时可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而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氮气,选项B正确; C、CaCl2溶液中含有稀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过滤得到氯化钙溶液,选项C正确;
D、铁中混有铁锈,加入稀硫酸,铁和铁锈都能和稀硫酸反应,在除去铁锈的同时也使铁减少,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不正确。故选D。 【点睛】
除杂时一定要注意:“不增”、“不减”、“易分离”。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硝酸钾 N2 CaCl2溶液 Fe B.B
所含杂质 少量氯化钠 O2 稀盐酸 铁锈 C.C
除杂或提纯的方法 降温结晶 通过灼热的铜网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稀硫酸 D.D
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
C.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 D.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曲线陡,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只有20g可以溶解,因此可形成7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5.今年两会最大热点莫过于“救命药进医保”,医保话题随即登上热搜榜。喜树碱是一种植物抗癌药物,用于肠胃道和头颈部癌等有较好的疗效。其化学式为C20H16N2O4,下列关于喜树碱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由四个元素组成
B.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相同 C.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D.该物质是由20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B、该物质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6:4=4:1;水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所以该物质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与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相同,故错误;
C、该物质中氢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4×2)=4:7,可见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D、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C。
6.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颜色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B、溶解性需要通过溶解操作进行表现,而溶解属于物理变化,故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进行表现,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D、导电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7.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小的气体是 A.氮气 C.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氮气体积分数78%;故选项错误; B、氧气体积分数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体积分数0.03%;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体积分数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C。
8.空气和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 CO、CO2、SO2 等 C.水是由 2 个氢元素和 1 个氧元素组成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SO2、CO、NO2等,CO2是空气的成分,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不符合题意;
B.氧气 D.稀有气体
B.溶解性
C.可燃性
D.导电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