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语文:《木兰诗》教学设计17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②“开我东阁门”两句,表现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过去
坐坐,不是开了东阁门而不进去,却转身跑到西阁的床上坐着。
③“当窗”两句,意思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④“将军”两句,前面已说过,无须重复。
四、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
的缘由;第3、4段为第二部分,写出木兰奔赴战场,概述十年战斗生活和胜利后归来;第5、
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入朝受赏,辞官回家);第7段为第五部
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如果有学生把前三段合为一个部分,或把第7段与前两段合为一个部分,也都有道理,
应予肯定。
五、引导学生记诵
要领如下:要一边诵读一边思考,用心领会作者的意图。这一步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诗
中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作精心准备,反复练习,使自己的诵读具有充分的感染力。
下面讲几个要点,供教师参考。
第 5 页 共 12 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①、前两段是情节的开端,可以读得平缓些。木兰答父问表现了忧国忧家之情,要读深
沉些,至“愿为’调句转为坚定。
②、第3段第五节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兰扬鞭策马的英雄形象;
第2.3节要用抒情的语气读,节奏变慢,应注意的是,既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也要表
现她的战斗豪情。
③、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秒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
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④、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
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
居功之意。
⑤、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
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本句应轻读,为高潮
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⑥、第7段是歌者的赞辞,最后一句慢读,使有余韵。
六、留作业
1、背诵这首诗。2、翻译本文
第 6 页 共 12 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讨论木兰的英雄形象)
一、 品味赏析
这首诗流传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这堂课
我们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读出对人物的感情,对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断对一个人该
持有什么样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这么一个广受爱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的,擦亮灵魂的眼
睛,从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镜头,读一读精彩的片断。
1、生:木兰征战回家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的情景很感人。(师:能不能具
体点?)
生: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都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着出城迎接,
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
2、生:我觉得木兰很不简单,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个
小女子,大胆地走向战场,克服了想家、思念亲人的情绪,与男儿一样过着艰苦的野外露营
生活,立了大功,我觉得她很勇敢、坚强。(师:我觉得你的感受很细腻,注意到了一些细
节性的东西。把表现木兰征途想家的段落给大家朗读一遍,好吗?)
3、生:木兰辞官还乡的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对爹娘是那样孝顺,为了孝顺,把一
第 7 页 共 12 页
初中语文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个女孩子最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为了孝顺,她舍弃许多人苦苦追求的荣华富贵,回家报
答双亲养育之恩。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感到大家与木兰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兰的生活理想是
什么?
生:孝敬爹娘。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
师:是的,这本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
段曲折的道路,为了更多的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小
结一下,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勤劳、孝顺、勇敢、刚强、机智、有短识、纯朴高尚。
师: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师: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了木兰的精神品格,我们才可能朗诵的好。齐读诗歌
二、 问题探究
大家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一起解答。
(一)我在读这首诗时遇到一个问题,作为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木兰是光明正大的,
为什么要隐瞒性别?请同学们仔细读书,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你们在读书中有哪些问
题不明白也可以提出来,同学们一道帮助他解决。
第 8 页 共 12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