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大专科学前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题及答案
3岁---4岁的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身体 动作合中速偏慢、中速稍快的音乐。 4岁---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 慢的音乐,并能够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 度。
5岁---6岁的幼儿能够辨别与理解快 慢的所有变化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 些?
(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 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 (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 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 (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 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 型有哪些?
(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 性器乐曲;
(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 曲;
17 / 26
(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 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 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 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 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 基础。
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 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 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 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 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6.在柯达伊歌唱教案中,准确音 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一是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 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案。 二是选择的歌曲具有合适的音高; 三是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 调、准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 唱。
18 / 26
(对幼儿歌唱的要求是:适中的音 量、准确的音调、清晰的吐字与伴随简 单的动作。)
7.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 略。
(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 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 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 说三件事。
8.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
种情况?(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9.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
(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 (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10.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是什么? (1)形式规限标准。 (2)意象思维标准。
(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9 / 26
1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什么?
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分别为: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
三个目标维度为: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1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1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案,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案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案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案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案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
碍。
14.器乐曲动作意象有哪三种方式? (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 动作意象;
(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 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
20 / 2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