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师德教育 doc4
请从课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不仅具有所有职业所共有的特性,更具有教书育人的特殊性。所以其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个体,更是对学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的幸福感就是对自己需要的满意度,由于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幸福感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不成正比,而是与人们所需要的满意度成正比。
例如,学生的幸福感在于老师或身边的人们是否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我认为,教育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自主地求知、自主地学习,远比?授业?更有效;推而广之,学生在学校中的自主活动,尤其是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的自主活动,远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更快乐、更幸福、更阳光,才能更好地成长。
探寻教师职业幸福感,能够帮助教师充实人生。教师是一种特殊职业,它不会直接生产出物质财富,而它却紧紧地关系着个人将来的发展,个人素质的培养,乃至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幸福感,那就不能很好地工作,产生高效率,如果没有幸福感,就不能保持教育的持久性和奉献精神。
1、 从端正职业观上寻求幸福感
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
新的职业观要求我们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自我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因而只能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稍有门道就往别处走。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所以说,要有幸福感首先要有愿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职业观。更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长处。 2、在与教育学生中寻求幸福感
教师和学生每天相处,一同感受学生学业成长的酸甜苦乐,和学生一起成长进步,这种感觉是用金钱和物质所无法衡量的。尤其是班主任,除了学业上指导学生,还要在生活琐事上帮助学生学会自立,学会相处,学会成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师生感情,是幸福的。
所以我认为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以师生交往中的情感为基础,不取决于物质,而有些教师过于关注教师所获得的报酬和教师职业的辛苦,那当然就谈不上幸福了!由此可见,幸福又是一种心态。有人说教师心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培养一批学生,事事繁琐,牵肠挂肚,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心烦、生气、夜不能寐,这些也是实际情况,但比教师职业更心累的也有,难道他们就没有职业幸福感了吗?
当然不是,甚至我认为越是心累的职业,越容易产生幸福感,因为它们往往收获也最多。毕竟我们是和活生生的人大交道的,我们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意识的人,你的付出必将会让他们一生难忘的。一个工人研制出一件好产品,很开心,因为他的辛苦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但这份财富的固定的,他所得到的汇报是纯物质的报酬,更是有限的。而我们所教育学生的成果是动态的,得到的回报除了工资这份有限的物质报酬外,还有一份无形的精神财富。
所以,我们要坚信教师职业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有苦有累,但只要把握好心态,一定会体会到一种幸福的感觉,而且越来越幸福。进而真正体会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意义所在。
3、从平淡的日常工作中寻求幸福感。
很多人在抱怨教师工作又苦又累,不仅体累而且心累。体累,是没完没了的作业批改、备课、上课。但试想,比教师劳动强度大的职业比比皆是。但这些行业都不幸福吗?当然不是,幸福感并不来源于安逸,而是在于付出的过程,在于付出后的成果。同时也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他。 如果我们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这样,我们的幸福感自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