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版一下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含单元计划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第二个集中识字单元,由《动物儿歌》 《古对今》 《操场上》 《人之初》4 篇课文组成,旨在通过集中识字的形式,完成识字任务。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贴近学生生活。其中, 《动物儿歌》是活泼生动的 童谣,运用学生熟悉的小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带出生字; 《操场上》以图文并 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古对今》和《人之初》则以通俗凝练的韵语带出识字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精华。识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了解其特点,学习运用 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初步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归类识字、比较识字、 看图识字、韵语识字等方法,逐步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感受识字的乐趣。本单元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懂易记。还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有趣的动物知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四季交替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色 和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句子、读韵语 的过程中,认识生字,读准字音,突破“音”和“形”的难点,并鼓励学生边读 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发现,引导 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三、教学要求
1.认识 57 个生字和 l 个偏旁,会写 28 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不同的节奏诵读儿歌、对子等不同形式的韵 语;背诵《古对今》和《人之初》 。
3.继续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学习运用这一规律自主识字。会读“蜻蜒展 翅、和风细雨”等词语。
4.了解身边小动物的习性和四季气候、景物的变化,保持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认读汉字,运用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为生字组词,以便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时安排
1.动物儿歌 ………………………………………2课时 补充习题:识字5 ………………………………………1课时 2.古对今 ………………………………………2课时 补充习题:识字6 ………………………………………1课时 3.操场上 ………………………………………2课时
补充习题:识字7 ………………………………………1课时 4.古对今 ………………………………………2课时 补充习题:识字8………………………………………1课时 5.打电话 ………………………………………1课时 6.语文园地五 ………………………………………2课时
5.动物儿歌
主备人:侯欢 修改人:
教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课文彩图和生活经验,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 4.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节奏的地朗读儿歌。
2.认识“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间、迷”等7个生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2.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节奏地朗读个儿。归类认识带有虫字旁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趣说话
1.多媒体课件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激趣谈话:今天,老师请来的几位小客人是谁?你能读出它们的名字吗?(学生读出名字,课件出示相应汉字,看字读词。)
2.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3.过渡: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捉迷藏,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2. 组织学生展开识记生字游戏。
(1)找朋友。(老师手里拿虫字旁,学生手里分别拿“青、廷、马、义、知、朱”。口令:我是蚂蚁的蚂,我的朋友在哪里?拿“马”的学生跑过来,并对口令。)
(2)编字歌。教师示范编字歌的语言形式,再让学生尝试自己编。(课件出示“蜻蜓”的“蜻”——虫字旁遇到“青”,伸出手来交朋友,“蜻、蜻、蜻,蜻蜓的蜻”。其他生字都用这样的句式编字歌。)
3.教师相机在黑板上贴字卡,引导齐读生字。
4.学生再次熟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正确认读。 三、诵读儿歌,随文识字
1.分句朗读,画出生字,方法识记。
(1)齐读第一句。学习“迷”和“藏”。(A.自主选择识记方法。如“迷”字可以猜字谜“蚂蚁搬走大米”。B.扩词。C.读儿歌,学生做动作表演“展翅飞”。)
(2)齐读第二句。学习“造、食、粮”。(A.采用形声字识字法和部件组合方法,同桌交流。如“粮”字和米有关,所以是米字旁加个“良”。B. 扩词。C.朗读本句,结合图片与生活,说一说蚯蚓和蚂蚁有什么特点。)
(3)自由读第三句。学习“网”字。(A.朗读,看一看哪个字最有趣。问:你见过蜘蛛网吗?哪位小画家来画一画?指名画“一张网”。B.字理识字:课件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组词语:一网打尽、天罗地网。多种形式接读上下句。)
2.利用字卡,巩固生字。
(1)小组合作活动:一名学生拿字卡当“小老师”,其他组员抢答字卡上的生字,若有读错的情况,由“小老师”更正并教会。
(2)开火车游戏,认读字卡并组词。
3.送字回文,齐读课文。思考儿歌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4.指名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5.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6.小组合作表演读课文,集体展示赛读。 四、指导写字,课堂总结 出示“造、迷、运”。
(1)明确笔顺:走之旁的字要先写里面,后写走之旁。
(2)示范书写:学生观察并书空,发现并把握写字节奏。(笔顺口诀:走之旁,真辛苦,先装货物再赶路。)
3.学生描红,每字对比书写两个。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