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市瑶海区2017-2018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模板
A.ac>bc B. C.|a|>|b|
D.ac2≥bc2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分析】根据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可得答案.
【解答】解:A、c≤0时,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故A错误; B、a>0>b时,>,故B错误;
C、a>0>b时,|a|>|b|或|a|=|b|或|a|<|b|,故C错误;
D、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非负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0”是很特殊的一个数,因此,解答不等式的问题时,应密切关注“0”存在与否,以防掉进“0”的陷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8.如图,是我们学过的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示意图,画图的原理是( )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考点】作图—基本作图;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由已知可知∠DPF=∠BAF,从而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答】解:∵∠DPF=∠BAF,
∴AB∥P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故选:A.
第9页(共20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与平行线的判定,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判断时钟的分针和时针互相垂直的时刻,每个人说两个时刻,说对的是( )
A.甲说3点和3点半 B.乙说6点1刻和6点3刻 C.丙说9点和12点1刻 D.丁说3点和9点 【考点】钟面角.
【分析】画出图形,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分别计算出四个选项中时针和分针的夹角,选出90°的角即可.
【解答】解:A、3点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其夹角为30°×3=90°,3点半时不互相垂直,错误;
B、6点1刻和6点3刻,分针和时针都不互相垂直,错误;
C、9点时,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其夹角为30°×3=90度,12点1刻不互相垂直,错误; D、3点时,时针指向3,分针指向12,其夹角为30°×3=90°;
9点时,时针指向9,分针指向12,其夹角为30°×3=90度.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两个相邻数字间的夹角为30°,每个小格夹角为6°,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
10.甲、乙两人沿同一个方向到同一个地点去,甲一半时间以速度a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b行走(b≠a);乙一半的路程以速度a行走,另一半路程以速度b行走,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 ) A.甲
B.乙
C.同时到达 D.与路程有关
【考点】列代数式(分式).
第10页(共20页)
【分析】甲乙二人相同的距离,时间、速度不同,因此可设总路程为1.乙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为t1,甲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为t2,由题意可得:t1=+=将t1、t2做差即可求出二者时间关系,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单位1,乙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为t1,甲到达目的地所用的时间为t2. 由题意可得:t1=+=又∵∴t2=∴t1﹣t2=∴t1>t2,
(因为根据题意可得a≠b)所以甲先到.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是一道考查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解此类问题只要把握住路程=速度×时间,即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要注意找出题中隐含的条件,如本题甲乙二人相同的行驶路程. 二、填空题
11.人体内有种细胞的直径为0.0000000000010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为 1.05×10﹣12 米.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答】解:0.000 000 000 001 05=1.05×10﹣12. 故答案为:1.05×10﹣12.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第11页(共20页)
;又a+
b=1,所以t2=
,
,
a+,
b=1,
﹣=>0,
12.如图,一个宽度相等的纸条按如图所示方法折叠一下,则∠1= 65 度.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以及折叠关系列出方程求解则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1与130°角相等, 即2∠1=130°, 解得∠1=65°. 故填6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知识,题目比较灵活,难度一般.
13.已知分式方程
=1的解为非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a≤﹣1且a≠﹣2 .
【考点】分式方程的解.
【分析】先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的x,根据x的取值求a的范围.【解答】解: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得,2x+a=x﹣1 移项得,x=﹣a﹣1, 解为非负数则﹣a﹣1≥0, 又∵x≠1, ∴a≠﹣2
∴a≤﹣1且a≠﹣2, 故答案为:a≤﹣1且a≠﹣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按要求列不等式,解不等式.
第12页(共20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