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1五稿汉语和哈萨克语的颜色词对比
汉语和哈萨克语颜色词对比
词的文化内涵前让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哈萨克族的文化。
我们综合汉哈基本颜色词的界定,把本文所要研究的哈语共有的基本颜色词确定为八个:白、黑、红、蓝、绿、黄、褐、灰。
2.汉哈颜色词构成对比
颜色词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汉哈颜色词各自构
成了其语言词汇系统的一部分,汉哈基本颜色词构成的基础,在前一章中我们已经论述,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讨论汉哈非基本颜色词的构成。
2.1汉语颜色词的构成
汉语拥有丰富的颜色词,现代汉语颜色词包括单纯颜色词和合成颜色词。其中合成颜色词还可以分为复合颜色词和派生颜色词两类。 “同族词”是汉语颜色词的一大特色。例如,描述绿色类的颜色词基本上都是用“绿”字作为词根,通过复合和派生的方式,“绿”字产生出了大量的复成词,如浅绿、深绿、草绿、绿油油等,它们构成了以“绿”字为词根的同族群。同样,描述白色类的颜色词、描述黑色类的颜色词、描述红色类的颜色词、描述黄色类的颜色词、描述蓝色类的颜色词、描述紫色类的颜色词等大体都有类似的同根的同族词群。由此可见,现代汉语通过“同族派生”的手段造出一套严密的颜
5
汉语和哈萨克语颜色词对比
色词构词系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而且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下面我们分别对复合颜色词和派生颜色词进行分析研究。
2.1.1复合颜色词
从数量上看,复合颜色词是现代汉语颜色词主要构成成员,它根据构成语素的性质、构词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 表程度或性状语素+表色语素:
A.深红、浅红、淡红、大红、通红、暗红、 B.嫩红、老红、嫩黄、嫩绿; C.鲜红、娇红、枯红、鲜黄、新绿。
上述三类颜色词中,位于后面的颜色语素都是词根,前加构词成分对作为词根的颜色语素之间的作用,其中,A类其修饰限定作用;B类在感觉上起修饰描绘作用;C类在性状上起修饰描绘作用。
(2) 表色语素+表色语素: A. 紫红、櫈红、灰白、棕红; B. 墨黑、苍翠、黛绿、乌黑
其中,A类表示的是以种颜色为主的混色,如“紫红”是红中带紫、是绿中带青,B类表示的则是一种颜色的明暗等,如“黛绿”、“墨黑”,前一个构成成分表示“深”的意思,后一个构成成分表示“绿”的意思,合起来都是“深绿”的意思。
(3) 表物语素+表色语素
6
汉语和哈萨克语颜色词对比
A. 火红、梅红、桃红、脂红、金黄、黄、鹅黄、柠檬黄;、
B. 军绿、国防绿、学生蓝、海军蓝; C. 刚果红、(西)洋红、普鲁士蓝。
上述三类颜色词中,位于后面的颜色语素都是词根,前加构成成分都是用另一种事物来表示或限制颜色语素。其中,A类借用的是一般事物的颜色;B类是采用的是颜色所应用的范围;C类使用的是颜色或颜料的产地。“表物语素+表色语素”所构成的颜色词是一个开放的复合颜色词群,这类复合词存在不少的地域变体或是个人变体,因此有人将其称作“惯用色名”,凸显了它的俚俗性和开放的特定。
(4) 表物语素+色:
A. 金色、米色、櫈色、酱色、肉色、奶色、驼色、咖啡色、丁香色、古铜色。
这类颜色词的特点是构成成分中基本上不出现表色成分,直接由“表物语素”加语素“色”来暗喻所指的色彩。
(5) 表色语素+色:
A. 红色、黄色、櫈色、白色、黑色、绿色、蓝色、灰色、紫色、褐色;
B. 黑红色、櫈红色、黄褐色、紫褐色、红褐色、棕褐色、灰白色。
7
汉语和哈萨克语颜色词对比
这类颜色词都由“表色语素”加“色”构成,其中,类表示的是单色, B 类表示的是混色。
2.1.2派生颜色词
现代汉语颜色词中还有一类很有特色的颜色词,它是由“单纯颜色词”作词根加后缀构成的派生颜色词。例如: 白花花、白茫茫、白嫩嫩; 黑乎乎、黑压压、黑黝黝、黑生生; 红艳艳、红扑扑、红 黄灿灿、黄澄澄、黄蜡蜡、黄
在这类颜色词中,表色词根表示某种色调,后加重叠成分从程度上说明或是限制表色词根,有的还增加了各种各样的“非颜色信息”。 2.2哈语颜色词的构成
哈语颜色词也很丰富,哈语颜色由单纯颜色词和合成颜色词构成。合成词颜色词,又可以分为复合颜色词和派生颜色词两大类。 在哈语中,单音节单纯词有:??(白)、????(黑)、?????(红)、???(蓝)、?????(绿)、????(黄)、??????(紫)、????????(灰)等,它们构成了哈语颜色词的基础。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复合颜色词和派生颜色词。 2.2.1复合颜色词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