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讨钱。 “你回了?”她先这样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那是,……实在,我说
- 13 -
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21.写出划线句的作用。(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
【答案解析】答案:紧承上文说明“祝福”的含义,交代背景,解释文题,为下文祥林嫂正是在这样迎接福神的日子里死去做铺垫,突出了文章的批判性。
解析:根据上下文,以及句子在语段的位置可知本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根据文本内容解释怎么承的上,又怎么启的下。
【思路点拨】分析语言作用,要抓住语言所处的位置。如在开头可能有点题、渲染气氛、引出下文等作用:中间有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结尾有照应前文、深化主题等作用。分析时必须结合文本,严禁泛泛而谈。 22.“我”为什么决计明天就要走?(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能力层次为D级。
【答案解析】答案:①“我”不满于鲁镇压抑黑暗的环境,②不满于鲁四老爷的守旧陈腐,③“我”碰到祥林嫂,被问及灵魂有无的问题,使我不能“安住”。④“我”的胆怯逃避心理。 解析:本题实际是考察考生小说情节的把握,由课文内容,结合文章背景知识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推断,本题由前文的情节不难筛选出答题信息。
【思路点拨】对于小说情节分析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抓主线,按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分析;(2)抓细节,对小说隐含情节做合理推导。
23.选文对祥林嫂进行了哪些直接描写?写出了她怎样的境遇和心理状态?试举例分析。(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解析】答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祥林嫂此时已纯乎是个乞丐,境遇悲惨,近乎死亡,内心麻木、绝望。(每一项要举例)
解析:本题实际是考察考生对“祥林嫂”这个人物的理解,本题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概括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即把握好主题。
【思路点拨】对于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等,进而发掘出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如本文中对韦素园的外貌、语言、心理等描绘,展现出了其性格特点。(2)从对比中剖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如本文中有些地方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我们要思考为何这样对比。(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体验人物的情感。 四.写作题(本大题3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有人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还有人质疑,我分明为
- 14 -
你种下一颗善的种子,你为何却还我一朵恶之花?一个诗人唱道,世界以痛吻我,我回报以歌。请以“还”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知识点】话题作文
【答案解析】这个话题很直白,考生也很容易找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热爱生活”“感恩”“向善”等立意。切忌不能直接以“还”做题目,考生应先明确“还什么”,说清楚“为什么还”,再讲“怎么还”。本文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均可。 例文: 以直抱怨 ,以德报德
屈指春秋,已近三千年;三千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战国的马嘶声消失了,秦汉的霸气灭了,隋唐的宫殿成灰了,明清的自豪飘散了……东方变了,西方也变了,文艺复兴的光环暗淡了,工业革命的灵魂破灭了……但有些人、有些事却在岁月的长河中越发清晰,依旧闪耀着光芒。
《随想录》让巴金敢做敢说,用真话面对社会,用正直和坦荡面对报复与攻击。历史记住了他,经历一个世纪,用笔创造真实的世界,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用真实的手与笔,点亮了多少人心中灵魂的灯塔;他用文学和生活中的忧患,良知叩响人们心灵的大门;它用正直与坦荡面对困难,用宽容的心和美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唱响了生命与真实的赞歌! 敢说敢做,体现他的真人性;以直抱怨,体现民族之心;以德报德,体现民族之魂。 巴金以直抱怨,书写人生奇迹;巴金以德报德,创造不朽传奇!
赖斯,一个不幸的黑人女孩,也是一个成功的女士。她用“八倍的努力”,使自己从不幸女孩变为成功女士,也用她的努力化为正直的剑与坦荡的盾,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她用宽容美好的态度对待歧视自己的人,让对手与敌人汗颜。
面对歧视,她倍感羞耻,但她用正直和坦荡回击。 面对不公,她倍感不平,但他用美好的态度对待。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赖斯用努力创造成就,以直以德作为人生航标,她用行动证明。
罗斯福,勇敢地站在国家危难的最前线。面对质疑与抱怨,他坚定立场,用正直坦荡的心回应攻击者;面对支持者,他更是动力十足,继续前进。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将美国从深渊中救出,并飞向广阔的天宇。
细想,中日之间的关系不也是这样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更是世界人民进步的方向标。
巴金冲破围墙,展现人性的灵魂;赖斯冲破黑暗,拥抱人生的光明;罗斯福冲破束缚,翱翔广阔的天宇。中日关系,需要我们代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用“直与德”架起两国的友谊之桥,造福子孙。
我们也需要“直与德”作为人生的指向标,在大海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语:文章开篇就展示出其良好的语言功底,文句工整,大气磅礴,并结合论点,结构清晰地进行说理,事例详实,说理透彻,使文章一气呵成,自然垂成。文章结尾一句直挂云帆济沧海,使自己的人生航标清晰而有意义。全文堪称靓作。
- 15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