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 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
( )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 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 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
2.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
放的性引诱剂的含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 B.体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 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 )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
( )
知识点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
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 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 6.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前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知识点三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
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C.把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D.有些金丝桃,能分泌一种引起光敏性和刺激皮肤的化合物——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从
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这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 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提升
1
( )
9.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10.如图所示为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向是( )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11.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
( )
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 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 C.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 12.某种海龟的舌尖处有两条红色突起,它在捕食时,先张开口并让舌头来回摆动,很像小虫在蠕动。这种信
息传递的意义是引诱猎物,以利于捕食。海龟的这种活动包含下列哪种信息的传递 13.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种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B.生态系统的种类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种间关系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C.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14.招潮蟹是生活在海边的一种甲壳动物,每到繁殖季节,雄蟹就会挥动红色的大螯吸引
雌蟹,不同的招潮蟹挥螯的方式不同,如图甲、乙两种招潮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招潮蟹的挥螯行为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 (2)这种求偶行为的产生与体内分泌的________有直接关系。 (3)上述实例表明,生物种群的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上述描述中涉及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可以知道,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________。
15.当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采食刺激后,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
学物质白天会吸引甲种蛾幼虫的天敌,夜间会驱赶乙种蛾,使其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乙种蛾幼虫也采食烟草叶片),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2
( )
A.物理和化学信息 B.行为和化学信息 C.物理和营养信息 D.物理和行为信息
( )
(1)烟草释放的这种化学物质属于 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烟草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人工合成类似的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防治,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种蛾幼虫与烟草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种蛾幼虫与乙种蛾幼虫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拓展
16.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手段,昆虫之间也存在着可用于交流的“信息”,使昆虫表现出复
杂的行为。昆虫的交配求偶就是通过某种信息长距离传递而实现的。如灯蛾的雌虫能吸引11 km以外的雄蛾,天蚕蛾的雌虫腹部或停息过新羽化的雌虫的物体,都能吸引雄虫。为了探索昆虫交配求偶的秘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某昆虫中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实验二:将未交配的雌虫先放到封闭的玻璃管中,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三:将未交配的雌虫腹部用小刀割下,再放在诱捕器中,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未捕捉到雄虫。
实验四:将未交配的雌虫放在诱捕器中,在诱捕器的周围浇一桶汽油,将诱捕器悬挂于田间,一夜后,发现捕捉到许多同种雄虫。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放在诱捕器中的雌虫能够吸引雄虫,这是由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____________传递。 (2)实验一与实验二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与实验三比较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中汽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仍能捕捉到雄性昆虫,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实验使人们受到启发,可能通过这种方法来控制和诱杀害虫,请指出一种可能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信息 (2)昆虫间进行交流的信息是一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3)这种物质是由昆虫的腹部分泌的 (4)干扰雌雄虫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种化学物质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5)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诱芯,置于诱捕器中,用于诱杀昆虫或将这种物质提取出来,制成溶液,于田间喷洒,干扰雌雄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其他情况,只要答案合理即可)
17.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
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 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 虫。请回答: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
3
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
类是_____________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