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尿毒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目的是为了排出( ) A.尿素等代谢废物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水 【答案】A
【解析】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人体如果不能排尿,会使体内代谢废物特别是尿素积累,危害身体健康。因此“患尿毒症的病人要定期到医院去做血液透析”,目的是为了排出尿素等代谢废物。 故选A。
2.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活方式病包括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B.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C.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
D.吸烟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还有可能诱发肺癌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来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现在生活方式病已经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等,分析解答。 【详解】
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病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一类非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现代文明病。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属于传染病,A错误;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B正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开始,C正确;吸烟不仅能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还有可能诱发肺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原体,即可解答本题。
3.小玉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后,判断这个细胞是植物细胞。他作出此种判断的依据是( ) A.有细胞壁.叶绿体 C.有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B.有细胞壁.细胞膜 D.有细胞膜.细胞质
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所以说动植物细胞的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所以小玉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她判断该是植物细胞,作出判断的依据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两个结构,故A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B.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该实验的变量是淀粉糊 D.实验结果①变蓝,②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A错误;没有设计温度为变量的对照试验,所以不能得出温度对唾液上的影响,唾液中只含有唾液淀粉酶,B错误;1、2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而不是淀粉糊,C错误;①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②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5. 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C.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可根据静脉的特点分析解答。
B.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D.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详解】
静脉的特点是: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如我们手臂上的“青筋”;管径较大、管壁薄;这样的特点采血时更易寻找并且针头容易刺入。血液是流经毛细血管后流入静脉,压力较低,因此静脉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ABD正确。C错误 【点睛】
本题要求掌握的是静脉的特点在医学上的应用。
6.小明同学正巧站在终点观看比赛,发现自己看不清楚远处的景象。经验光检查,确认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下列描述其视力状况和矫正措施准确的是( ) A.近视 配戴凸透镜 C.远视 配戴凸透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近视眼患者主要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因此,李明“经验光检查,确认其眼睛所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描述其视力状况和矫正措施正确的是近视 配戴凹透镜。 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7.下列关于呼吸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
B.呼吸道可以将外界污染严重的的空气变得新鲜和干净 C.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 D.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故A正确;呼吸道对空气处理有一定的能力,能清洁、湿润、温暖的空气,但能力是有限的。故B错误;呼吸道还能对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温暖、清洁。故C正确;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故D正确。 考点: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8.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物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疟疾患者是传染源
B.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C.疟原虫是病原体
D.保持室内通风能切断传播途径
B.近视 配戴凹透镜 D.远视 配戴凹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疟疾患者属于传染源,A正确;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是以吸血的疟原虫为媒介传播的,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B正确;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寄生于人体引起发病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因此疟原虫是病原体,C正确;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传播的途径是吸血的节肢动物,D错误。 【点睛】
掌握传染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答题。
9. “鹰击长空,鱼翔海底”,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图表示四种动物的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B与其他三者不同 B.C和D比较,D中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 C.A中猩猩钓食蚂蚁,蚂蚁具有社会行为 D.只有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才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A、从获得途径上来看,B属于先天性行为,而ACD属于学习行为,A正确。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C和D比较,D动物高等,它的动物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蚂蚁具有社会行为,C正确。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D错误。 故选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社会行为的特征,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10.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