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毕业论文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毕业论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0:52:38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及特点

(一)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通常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的人口为劳动年龄。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9万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84313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71.2%,2010、2015年乡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将略有上升。

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对我国以往农村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劳动力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价值,因此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的优势。而以根据劳动力合理负担耕地推算,1998年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已达1.52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9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不仅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是在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8.96%,小学文化程度占3.65%,初中文化程度占6.05%,高中文化程度占9.38%,中专占1.57%大专以上仅占0.4%。农村住户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6.66年,刚刚超过小学毕业水平,在不同类型的农户中,非农户受教育程度稍高一些,但平局受教育也仅为8.03年,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小差距,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时间为1.7年,大体相当于高中毕业程度;荷兰农民大部分是高级中等专业农校毕业水平,而且每年还有将近20%的农民进

1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入各类职业教育学校,接受专业性的继续教育;德国的农业劳动力中有54%受过至少3年的职业培训,而我国农村住户从业人员中有56%是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包括一些文盲和半文盲,其中40%多初中、高中毕业生也很少有机会经过岗前培训而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间的配置状态,直接影响乃至决定何种资源的利用效率。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71.8%还是以农业劳动为主,传统农业生产消耗费大、土地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率低。据分析,正是由于传统农业滞留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农业的边际产量接近或等于零。

二、农村劳动力移动的现状及特点

(一)农村劳动力移动的现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几乎与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同时,我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的浪潮。现在两类转移方式正相互交织、方兴未艾,已经形成了一支两亿多人的劳动大军。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资料分析,农村跨乡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已经达到23.2%,接近四分之一。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主要来自四川、重庆、安徽、湖南、江西、河南和湖北等七个中西部大省,这七个省的农村外出劳动力大约占到全国的65.8%。

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流向,反映出三个“集中”的特点:一是向东部经济发达省份集中,根据公安部的资料,2004年在广东、江苏、浙江三省务工的外省农村劳动力就有4528万人,几乎占当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的60%;二是向大中城市集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推算,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中有62.4%的人选择了去地级以上的城市打工;三是向劳动密集型行业集中,劳动部门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大约有64.5%的农村外出劳动力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行业就业。

2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二)农村劳动力移动的特点

通过对当地外出打工者的情况分析发现当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些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打工者以中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为主,中老年女性占很小比例。其中中青年男性所占比重为60%,青年女性所占比重为16%,而中老年女性仅占8.7%。

2、长期外出打工者的务工地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短期(季节性)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本省的西安市,只有极少数务工人员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其中东南沿海地区的打工者占打工者比例高达66.7%,中西部地区仅有0.8%.

3、外出打工者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和饭店服务等体力劳动为主,有

86%的外出打工者集中在这几个行业。

4、打工者本身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参加过技能培训。外出打工者中的

71.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82.6%的人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5、文化程度和技能是产生外出打工者工资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下图就显示了对打工者工资造成影响的因素影响比重。

图一:对打工工资影响比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和技能对打工者工资的影响最大,但事实上即便如此,这些具有低人力资本的打工者依旧选择外出打工。也就是说他们虽然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但和在家种田相比他们仍然选择外出打工。

通过对对当地没有外出打工者的分析表明:影响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技能和家庭观念。下图可以清楚的告诉读者影响当地劳动力流动因素。

3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2520151050系列1外照出顾风老险人小孩性文别化程度健康打技工能工资低打工太辛苦农活太忙其他

图二:影响居民外出打工因素

图中显示,“照顾老人小孩”是影响当地居民外出打工选择的首要因素,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影响分别居第二和第三位,农活太忙、打工工资低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决策。

三、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结构矛盾突出

随着城市失业数量的增加,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者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愈加激烈。按照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7%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每年将新增就业岗位200万~800万个,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1400万~1500万个,再加上农村还有2亿多富余劳动力。

另一方面,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许多人再就业困难;而新兴的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农民工就业问题更为艰巨。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环境不景气

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虽然有所上升,但农民工在城镇的生活成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现状及特点 (一)农村劳动力总量过剩矛盾突出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我国通常用男性16~59岁、女性16~54岁的人口为劳动年龄。200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844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9万人,占全国总劳动力的70.1%。据专家预测到2005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为84313万人,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为6001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人口的71.2%,2010、2015年乡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将略有上升。 庞大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对我国以往农村及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潜在优势,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劳动力必须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