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图文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4)结合材料四举例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3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今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4分)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在市场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13.(2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货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价值是1000文铜钱。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演变趋势。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4分)
材料二 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特点。分析近代银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材料三 民国成立以后,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法币改革,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事件。
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完成了由银本位货币制度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法币的出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货币支撑,对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国民政府利用货币发行权的集中,加强了金融垄断;又以法币系拥有法偿资格的不兑现纸币,而用膨胀发行办法填补财政赤字,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成为后来国民经济崩溃的重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的原因及作用。(6分)
材料四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金融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4)概述荷兰、英国和美国分别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和发展”?这些调整对世界经济产生哪些影响?(5分)
14.(1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2分)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地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器店,他们建立政府才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2)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意图。结合材料一和二,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 (8分)
(3)以史实说明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关系缓和的表现,谈谈对此你有何感想。(6分)
和平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质量调查
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 1 B 2 A 3 C 4 C 5 C 6 D 7 B 8 C 9 C 10 C 11 A 第Ⅱ卷 12.(20分)
(1)演变:由礼部、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再到外务部。(3分) 趋势: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2分) (2)观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分)
成就:“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55年万隆会议(2分)
国际: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 国内:大力恢复、发展民族经济。(3分) (3)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以之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实现和解的基础(1分)。
(4)两极格局瓦解后(1分),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推行单边主义(1分)。 例如发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干涉叙利亚内政,造成地区形势的动荡(1分)。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多极化趋势发展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 维护联合国权威,维护世界和平
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 (言之成理即可,每点2分,共4分) 13.(20分)
(1)趋势:由地方铸币到中央铸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明清时出现较为成熟的银行。(2分)
需求:手工业和商品生产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商业资本的活跃等。(2分)
(2)特点:外国在华首先开设银行; 银行多开在通商口岸;清末仿效西方清政府开设了中国自己的银行;银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3分)
影响: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便利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推动近代工业发展等。 (2分) (3)原因:国内货币制度混乱;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国民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等。(4分)
作用:将金属货币改为纸币,实现了货币的近代化;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了金融垄断;后期滥发纸币导致国民经济崩溃等。(2分)
(4)荷兰: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股票、期货、证交所、垄断性贸易公司等)(1分) 英国: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1分)
美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1分) 影响: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增长。(2分) 14.(16分)
(1)变化:由与美国合作反抗法西斯侵略到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2分) (2)政治意图:在全球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谋求世界霸权。(4分) 原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不同等。(4分)
(3)缓和表现:戴维营精神、六七十年代美苏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协议、美苏首脑的互访和会谈 (2分)
认识: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造成地区的紧张动荡;双方保持核均势,客观上有利于谈判和协议的达成,成为两极格局解体后维持世界和平的基石等。(4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