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与科学技术哲学考试样题
④为处理复杂设计对象,提供了有效手段; ⑤设计目的是寻求达到最优方案。
25、下列联想形式中不属于理性思维范畴的有:
①印象联想;②意象联想;③表象联想;④概念联想;⑤感觉联想。 26、科学共同体应是一种: ①以科学为职业的人群的总和;
②以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的权威结构; ③以权力和财产的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体系;
④完全建立在受动者对权威的信仰和自愿服从基础上的特殊分层结构;⑤以特殊的体制目标、行为规范和精神气质为基础而形成的集团。 27、恩格斯所概括的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是指: ①赖尔的《地质学原理》;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
③施旺和施来登的细胞学说;
④焦耳等人揭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⑤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28、科技进步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来自于: ①地区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科技自身发展内在逻辑推压作用; ③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取向; 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拉引作用; ⑤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
29、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哲学思维层次上; ②社会制度层次上; ③政策和体制层次上;
④社会政治行为及其所造成的政治形势层次上; ⑤文化传统层次上。
30、承认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具有二重性,意味着:
①科学技术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带来与人类利益相悖的消极后果;
9
②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③科学技术不可能决定社会的一切; ④科学技术本身具有阶级性;
⑤应当把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分开来。 31、自然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较为确切的表述有: ①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 ②自然科学是直接生产力; ③自然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 ④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⑤自然科学是物化的智力。 32、实物与场的共性表现为:
①具有质量;②具有能量;③具有动量;④占有一定空间;⑤具有间断性和并列性。
33、系统层次结构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①结构的分层排布现象;
②高层与低层系统之间具有构成性关系; ③同层系统内存在相干性关系; ④不同层次之间具有阶梯性; ⑤系统层次由高到低渐趋复杂。 34、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适用于:
①开放系统;②内部无差异的平衡系统;③孤立系统; ④封闭系统;⑤整个自然大系统。 35、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在于:
①形象思维只追求形式,逻辑思维只追求内容; ②形象思维属于感性层次,逻辑思维属于理性层次;
③形象思维的“细胞”是形象的意象,逻辑思维的“细胞”是抽象的概念; ④形象思维的形式是意象、联想、想象,逻辑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⑤形象思维是艺术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 36、生态平衡应属于:
①非平衡的稳态;②物种的平衡;③存在形态的平衡;
10
④动态平衡; ⑤静态的平衡。 37、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表明: ①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人不能离开自然界; ③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
④人的生命、意识、活动受制于自然界; ⑤人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 38、科学问题是一种:
①超时代产物;②有结构的命题; ③历史时代的产物;④没有明确求解目标的命题; ⑤有一定应答域的命题。39、导致经验事实可能非真实陈述和判断的原因有: ①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 ②人们认识条件的限制;
③人们所运用的概念系统不同; ④客观随机因素的干扰; ⑤客观事物自身的不确定性。 40、与自然界进化相联系的过程是:
①可逆过程;②不可逆过程;③从无序到有序过程; ④从有序到无序过程;⑤热平衡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物活论:P7 2、无形学院:P163 3、“汤浅现象”:P184 4、抽象的规定:P111 5、泛神论:P9 6、自组织: 7、主体客体化 8、意象 9、理想模型
11
10、逆向思维 11、目的论 12、非加和性 13、收敛思维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用自组织理论解释生物进化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演化方向上的矛盾。P55
2、科学事实是否可错?为什么?
3、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谈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4、如何理解海森堡提出的“微观粒子服从测不准关系”?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