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套课时跟踪检测(Word版,含答案)
个周长,气门芯的初位置与末位置如图所示,由几何知识得,气门芯的位移大小x=
R2+πR2=R4+π,故D正确。
2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12
(2)位移公式:x=v0t+a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v0=2ax。 2.重要推论
2
2
tv0+v(1)平均速度:v=v=,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
22
速度,也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一半。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相等,即Δx=x2-x1=x3-x2=…=xn-xn-1=aT。[注1]
(3)位移中点速度:vx=
22
v02+vt22
。[注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
①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
v1∶v2∶v3∶…∶vn=1∶2∶3∶…∶n。
②第1个T内,第2个T内,第3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
x1∶x2∶x3∶…∶xn=1∶3∶5∶…∶(2n-1)。
③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t1∶t2∶t3∶…∶tn=1∶(2-1)∶(3-2)∶…∶(n-n-1)。
二、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关系式
自由落体运动 [注3] 竖直上抛运动 [注4] v=gt h=gt2 v2=2gh 12v=v0-gt h=v0t-gt2 v2-v02=-2gh 12【注解释疑】
[注1] 此公式可以延伸为xm-xn=(m-n)aT,常用于纸带或闪光照片逐差法求加速度。 [注2] 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x>vx。
222
[注3] 自由落体运动隐含两个条件: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注4] 整段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时,注意所选取的正方向和相应时刻或位置速度的方向。
[深化理解]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中,各物理量必须相对同一参考系,高中阶段一般都选地面为参考系。
2.v0、v、a(g)、x(h)均为矢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通常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以
v0对应的位置为初始位置。
3.在求解竖直上抛运动或其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问题时,更要注意物理量的正、负。为了能够轻松应用公式,可以先在公式中直接写成加、减号,物理量只代入大小进行计算。
[基础自测]
一、判断题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4)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等于9.8 m/s。(×) (5)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到达最高点时处于静止状态。(×)
(6)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速度变化的方向都是向下的。(√) 二、选择题
1.(多选)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6+5t-t(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该质点( )
A.第1 s内的位移是10 m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C.运动的加速度为1 m/s
2
2
2
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
解析:选BD 第1 s内的位移x1=(6+5×1-1) m-6 m=4 m,故A错误。前2 s内
x26
的位移x2=(6+5×2-4)m-6 m=6 m,则前2 s内的平均速度v== m/s=3 m/s,故
t22
1222
B正确。根据x=v0t+at=6+5t-t得,加速度a=-2 m/s,任意1 s内速度的增量Δv2=at=-2×1 m/s=-2 m/s,故C错误,D正确。
2.[人教版必修1 P49做一做改编]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s1=2 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s3=8 m。由此可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在第二、第三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选C 由于闪光时间未知,所以根据s2-s1=s3-s2=aT,只能求出第二、三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质点的位移s2=5 m,选项C正确。
3.[教科版必修1P34T4]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1个2 s、第2个2 s和第5 s内的位移之比为( )
A.1∶3∶5 C.2∶8∶7
B.2∶6∶5 D.4∶12∶9
2
解析:选D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三段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9=4∶12∶9,D正确。
4.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到最后又落回地面,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相同 B.物体上升阶段的加速度与物体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大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D.物体上升过程经历的时间小于物体下落过程经历的时间
解析:选A 物体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只受重力,则物体上升和下落阶段加速度相同,大小为g,方向向下,A项正确,B项错误;上升和下落阶段位移大小相等,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上升和下落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等,C、D项错误。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
上抛运动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难度一般。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师生共研类]
1.规范解题流程
画过程判断运选取正选用公式解方程
????
分析图动性质方向 列方程 并讨论2.恰当选用公式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量) 没有涉及的物理量 适宜选用公式 v0,v,a,t v0,a,t,x v0,v,a,x v0,v,t,x
3.两类特殊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刹车类问题 其特点为匀减速到速度为零后即停止运动,加速度a突然消失,求解时要注意确定其实际运动时间。如果问题涉及最后阶段(到停止运动)的运动,可把该阶段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不变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x v t a v=v0+at x=v0t+at2 v2-v02=2ax v+v0x=t 212双向运动类 如沿光滑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以原加速度匀加速下滑,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v、a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典例]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 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 m/s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 m。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
2
2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
(2)若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则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 [解析] (1)设小球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处历时t0,在该时间段内由运动学公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