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浙江省衢州市2013届高三年级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其后一般接介宾短语,从上句看,应该用“因而”。B.僭越:地位在下的超越本份,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物品。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该用“不堪卒读”。 4.D【解析】(A.不合逻辑。应将“保证”改为“有助于”;B.搭配不当。“技惊四座”的主语应是刘大成,而非观众和评委;C.句式杂糅。“在于它如何对待??普通劳动者”或“在于它对待??普通劳动者的态度”。) 5.④②⑥③⑤①。
6.答案示例:交友不慎,就会招致灾难。 7.答案示例:(1)青年因没让座被打(2分)
(2)①不让座只涉及道德范畴,属于公德瑕疵,可以进行道义谴责,而他人无权占据道德高地,强行“私刑”。②让座是美德,不是义务。③让座是自律,不该他律。(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8.C【解析】根据原文“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俗文化的发展被纳入商业化框架,受到市场无形之手的操纵,低俗化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不可回避的问题。”可知答案为C。A.发展速度快不是低俗化的原因。无中生有。B.这是通俗文化自身免疫力不够的重要原因,且“没有参与”绝对化了。D.这是商业化造成通俗文化低俗化的具体表现。
9.D【解析】A.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并非对立的,通俗文化的低俗也并非不可避免。B.归罪于群众的格调、审美趣味低,属于无中生有。C.传统社会也有通俗文化,通俗文化只是在现代社会“强势崛起”。 10.【答案提示】 ①通俗文化应通俗但不应低俗,否则,不利于通俗文化的健康长远发展。②通俗文化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反三俗”的呼声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低俗化的不满。③通俗文化应努力与高雅文化对接、融合,提高格调和品位,形成对低俗化的自我免疫力。④要规范和完善文化市场,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3分。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11.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3分,酌情给分)
12.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渲染氛围;揭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3分)
13.示例:①衣着考究,神情焦虑暗示他和老人是同样地失败者。②“溜掉”“疲倦”,是骗局被识破的狼狈表现。③“敌意”“自卫”,是骗局被识破的真实反应。④“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行骗成功,溜之大吉。(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如果答其他地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4.①诺尔曼·葛尔特茨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②善良热心。他借钱帮助年轻人渡过难关。③戒备心强。年轻人言谈举止让他产生了警觉。④自以为是,爱嘲弄人。多次用语言讥讽年轻人。⑤善于自我反省。(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
15.答题示例:⑴以“黄昏”为题更合适。理由:①“黄昏”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②“黄昏”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着失败者的日暮途穷。③“黄昏”与故事情节有着密切联系。“黄昏”使得老人不能发现自己丢失的香皂,“我”没看到座位下的香皂,而年轻人也因没能看到香皂而使自己露出破绽,被我“识破”,情节出现转折起伏。④故事谜底在“黄昏”中解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味深长。(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⑵以“一块香皂” 为题更合适。理由:①作为线索,贯穿故事情节。②作为重要物品,推动情节发展。③外国经典小说常以物品为题。(一点两分,最多给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9 / 11
16.A【解析】便,方便,便于。
17.A【解析】连词,表并列。B.助词,提宾标志/代词,这;C.动词,认为/介词,凭借??身份;D.介词,凭借、把/连词,因此。 18.B【解析】“洛阳城中一位名叫朱衣的人??竭力巴结我”误解文意。
19.昔吕公欣悦于空版/汉祖克之于赢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官尊名显/皆钱所致
20.⑴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钱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3分。“匮”1分,“远、深”1分,句子通顺1分)
⑵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4分。“文”1分,“以礼乐”状语后置1分,“成人”1分,句子通顺1分) 21.春风吹折桃李(春风吹折桃杏) 恼春(惜花) 22.都用了拟人修辞(1分)和铺垫衬托(或欲抑先扬)(1分)。杜诗前两句的“非无主”“还似家”,王诗前两句的“映篱斜”“妆点家”都强调了花儿对于“家”的意义,都说明诗人对于所种之花的喜爱。(1分)经过这番铺垫之后,再写出春风对花儿的不容与摧残,先扬后抑,(1分)更深刻的衬托出诗人对于无情之春风的责怪、恼恨之情。(1分) 23.因材施教。
24.孔子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巧言令色,争强好胜,妨碍仁德修养。 【译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不善辩。”孔子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利齿和人辩论,常常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25.⑴发愤忘食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⑵今两虎共斗 其势不俱生 ⑶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⑷昨夜西风凋碧树 欲寄彩笺兼尺素 ⑸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四、作文(60分)
参考2012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过去神农氏死了以后,黄帝、尧、舜便教导人们耕作养蚕,后来在交易中就以使用丝织品为主。有非常聪明的人先知先觉,便改变了交易的方式,他们开出一座铜矿,然后俯视大地,仰观上天,将铜铸成了叫做“钱”的东西。因为天圆地方,所以把铜钱里面的孔铸成方的,好像大地;把铜钱外面铸成圆的,好像天穹。真了不起啊!
钱作为一个实体,有天也有地。它的内部效法地的方,外部效法天的圆。它堆积起来,就好像山一样;它流通起来,又好像河流。它的流通与储蓄,都有一定的规则。在街市上使用会很方便,不用担心他有所损耗。它很难腐朽,好像那些长寿的人;它不断地流通却不会穷尽,就像“道”一样运行不息,所以它能够流传这么久,被世人视为神明宝贝。大家像敬爱兄长那样爱它,便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孔方”。没有了它人们就会贫穷软弱,得到了它人们就会富足强盛。它没有翅膀却能飞向远方,它没有脚却能到处走动。它能够使威严的面孔露出笑脸,能使口风很严的人开口。钱多的人干什么都能占先,钱少的人便得乖乖地排在后面。排在前面的人就是君长,而排在后面的只是臣仆。那些作君长的富足而有余,而那些作为臣仆的贫困而拮据。《诗经》里说:“富人哪,总是那么欢乐;孤独的人,好可怜!”难道指的就
10 / 11
是这个吗?
“钱”得名于“源泉”的“泉”,所以百姓每天都要用到它,钱的源泉是不会缺乏的。再远的地方它也能去,再深的地方它也能到。那些京城中的达官显贵,在学校中总是疲倦得打不起精神,厌恶清谈,每遇到这类事,便瞌睡得不行,可是见到孔方兄便不同了,没有人不惊醒凝视的。钱所能够给人们带来的祐护,可以说是吉祥没有不利的。为什么要读了书以后达到富贵呢?以前吕公对写上钱数的空头帖子欣慰喜悦,汉高祖刘邦制胜在萧何多出二百钱,卓文君脱下粗布滥衣穿上锦绣绸缎,司马相如乘上高盖华车解下犊鼻围裙。官尊名显,都是由钱所达到的。空头帖子本来就很虚,更何况有实?多出的二百钱虽少,却带来了亲密的关系。照这么说来,钱这东西可真是神物了。它没有地位却受人尊敬,没有势力却那么红火,它能够推开富贵官宦之家的朱门、紫闼。有钱的地方,可以化危机为平安,可以让死的重新复活;可要是没钱了,那贵的就要变成贱的,活的也会被杀死。所以,和人争辩、打官司,没有钱是没有办法胜利的;势孤力单,没有出仕的人,没有钱就不会被提拔的。愁怨忿恨,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化解;热情的问候,没有钱就不可能发生。
洛阳城中的富贵人家,身居官位的那些人,对于孔方兄的热爱,从来都不曾停止。他们拉着它们的手,一直抱它们在怀中。不管它们的样子是优是劣,也不管它们有多大年岁。在孔方兄的家中,宾客们总是聚得满满的,门前就同集市一样热闹。谚语说:“钱虽然没有听觉,却可以暗中指使别人做事。”这话难道是假的吗?又说:“有钱便可以役使鬼神。”那么更何况是人呢?子夏说:“死生是命运所决定的,富贵是上天所决定的。”我却以为,死生并非命运所决定,富贵也不过因为钱而已。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因为钱可以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使危险的人变得平安,使死人得以生还。性命的长短,官位、俸禄的高低,都是在于钱的多少,天又怎么能决定呢?如此说来,天有它的短处,钱有它的长处。对于四季的运行,万物的生长,钱肯定比不上天的作用;而使穷困的人显达,使处境窘迫的人得以摆脱,上天的力量就不如钱大了。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仪和音乐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一个完人了。然而如今要成为一个完人又何必那样?只靠孔方兄便可以了。
11 / 11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