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22:25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步骤初探

孝昌县悟乡中心小学 沈典章

以往的科学教学教师习惯用灌输式讲解,学生则习惯被动的接受,识记,

因此,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极大的“扼杀”。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新的课标指出,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小学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 一堂好的科学课应当以学生的探究性体验为主,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问题”开展的活动,是一个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在科学课中按什么样的过程操作才能更好地让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本人以为,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创设教学情境、明确研究主题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分析要掌握的知识,确定要达到的三维目标,明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已有的概念,并通过他们对这些概念的表述来发现其最主要的困难(分析认识上的障碍和错误),由此来进行教学设计情景激发学习和探究兴趣,确定每节课学生的探究主题。

例如,开年初第一节科学课,为了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我在课堂上准备了一杯辣椒水,并强调学生要仔细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当面模仿老师的动作,当我伸出食指蘸辣椒水后,换用舌头舔中指。当学生代表舌头模仿时,都是舔食指,结果个个辣的叫苦不迭。最后老师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同学明白了仔细观察的好处,从而培养探究活动时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确定探究的问题

教师设计每个探究问题时,应首先关注“学生的问题”,注意“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或调查,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重在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想研究的问题。教师这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教师在确定学生选择的探究问题时要应该注意四点: 1.确定的问题要能引导出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

2.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适合对该问题进行探究。

3.通过讨论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科学语言表达能力。

4. 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和探究过后,有一种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如粤科版《动物与环境》一课中,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见过“松鹤延年图”吗?在向学生展示图画时,提问“这幅图表达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自然界中这幅图却是错误的,究竟错在哪里呢”?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一下子就会产生,会吗?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呀?等问题。这就成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其想探究的欲望肯定很强烈。

三、合理假设过程,大胆规范推测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让学生以小组或以班级形式围绕问题进行讨论:根据什么?将发生什么?理由是什么?从而明确相关的概念和假设。探讨可行的实验方案,以便开展对假设或推断的检验,接着组织学生整理讨论记录,书写出详细的假设与推测。然后在班级中交流,教师要让学生规范地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推测与假设。

以《生锈与防锈》一课为例,学生想证明铁生锈产生的铁锈到底是不是铁呢?教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但还不能让他们马上探究。因为在探究前还要做一些准备,否则学生的探究学习目的不明,使得科学探究的效率降低,这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引入探究学习的推测和假设环节。 四、开展探究过程,解决设置问题

科学课的探究活动,本质上是注重让学生充分建立体验探究的过程。学生小组开展相关的实验活动,对假设进行科学验证。活动的目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一过程要求学生: 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用文字和图形或表格表达出来。 2.学生用几组不同参数进行实验,描述实验结论(用图解或文字)。 3.对照先前的假设和推断,描述与探讨实验方法和结论,讨论能证明与判断实验结果的各种要素。

在探究验证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经历挫折与失败、曲折与迂回、成功与兴奋,这其中的许多感受和体验是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精神的意义与价值所在的基础。

五、广泛交流,合理改进

在班级中交流解决的办法、产生的反应、获得的结论和存在的疑惑,对照学生的建议,围绕有效性与论据展开讨论。这些讨论要使学生意识到,同一个结论有多种途径可以达到。

如学生经过小组探究后得出“铁生锈产生的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铁锈不是铁。”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很简便,有的就比较麻烦”的结论,然后教师提问:“在各种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中你们认为哪些方法既简单又好,哪些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麻烦?”引导学生在今后科学探究中遇到类似情况学会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增强辨证意识。 六、消化应用,拓展延伸

教师要帮助学生列出在探究过程中接触过的新知识(概念、技术和方法),对照新知识,让学生阅读材料、参考资料或通过举例延伸知识,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得到应用。

如当学生会用一个画了刻度线的一次性杯子来测量水的多少的方法后,教师就应适时、适度地给予引领:“这是同学们自己研究出来的可以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做得不错。如果把这只一次性杯子再做好看些。比如长长的圆柱状,也在上面准确地标上像刚才同学们画的刻度,那么一种新的可以测量液体多少的科学仪器——量筒就被发明了(出示量筒)。事实上你们已经做出来了,小朋友真聪明,科学家也是像你们这样发明一些科学仪器的。”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究结论来理解量筒,使获得的科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上这六个步骤并是科学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的常用模式,包含了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但是,它不应成为对教学方法的限定,也不要将这六个步骤的叙述顺序当成像八股文一样,僵化的当做探究活动的过程顺序。教师应根据三维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课的特点。思考如何设计探究步骤,以及决定采用何种手段来处理课堂上发生的各种问题。 总之,让学生多参与探究过程,感受体验乐趣,学习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是每位科学教师的最终目标。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课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探究教学步骤初探 孝昌县悟乡中心小学 沈典章 以往的科学教学教师习惯用灌输式讲解,学生则习惯被动的接受,识记,因此,学生的创造思维受到极大的“扼杀”。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时,可能会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却会失掉学习的动力、欲望、兴趣等这些更加宝贵的东西。新的课标指出,学习必须是积极体验、探究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他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一点,对小学科学课来说,尤为重要。 一堂好的科学课应当以学生的探究性体验为主,强调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和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这就是说,探究既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围绕“问题”开展的活动,是一个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教师在科学课中按什么样的过程操作才能更好地让实施探究性学习呢?本人以为,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