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8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试卷分析
况,命题中适当加大了计算题的比例,试题难度设计较市一检有所增加。
二检生物试题全面覆盖了生物《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了对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实验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与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和新课程理念。 二、试题成绩分析: 1、试题难易分析:
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3254份)
题号 预计难度 抽样难度 题号 预计难度 抽样难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50 0.60 0.45 0.65 0.50 0.70 0.65 0.65 0.65 0.65 0.50 0.43 0.71 0.25 0.73 0.46 0.51 0.47 0.87 0.49 0.59 0.3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50 0.45 0.80 0.80 0.75 0.70 0.60 0.60 0.45 0.40 0.61 0.36 0.75 0.82 0.19 0.33 0.43 0.27 0.28 0.27 抽样的一卷选择题中,物理试题难度0.42,化学试题难度0.53,生物试题难度0.52,一卷总体难度0.49。
非选择题抽样统计表(抽样340份)
题号 预计难度 抽样难度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70 0.65 0.60 0.50 0.60 0.50 0.50 0.60 0.58 0.40 0.39 0.10 0.34 0.16 0.50 0.36 0.24 0.38 0.57 0.25 抽样的二卷非选择题中,物理试题难度0.25,化学试题难度0.37,生物试题难度0.42,二卷总体难度0.33。
从抽样的全卷来看,物理试题难度0.31,化学试题难度0.44,生物试题难度0.46,全卷难度为0.39。从全市成绩汇总来看,理科综合平均成绩141.8分,难度系数0.47,比命题预计得分低得多。 2、部分县区及学校成绩统计
县区或 学校 金台区 渭滨区 人数 3252 2326 平均分 118 124 最高分 253 258 160- 179 343 248 180- 199 182 169 200- 219 109 88 220- 240- 及格239 34 41 269 6 13 率% 10.2 13.4 17
宝中 石油 渭中 长岭 烽火 扶中 槐中 岐中 斗中 金台高中 蔡中 虢中 凤中 西城高中 千阳中学 1311 879 753 315 279 1173 1262 1492 786 642 1143 1405 1418 481 486 170 144 141 141 134 144 141 123 120 131 115 148 139 120 127 279 253 258 253 247 277 268 246 242 237 246 281 266 234 238 186 148 105 41 37 237 203 172 84 87 107 213 239 43 57 175 105 88 28 24 74 157 103 42 22 56 200 132 25 38 181 68 36 28 13 33 92 46 19 20 28 96 54 10 16 112 26 26 8 5 12 30 17 4 4 7 53 25 4 2 94 5 3 8 1 3 9 2 1 0 1 22 5 0 43.0 23.2 20.3 22.9 15.4 10.5 22.8 11.0 8.4 7.2 8.1 26.6 15.0 8.1 12.0 三、试卷分析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分析
选择题得分率较低的题目有16、17、19、21题:
第16题考查光学知识中光的薄膜干涉现象的应用。学生得分率仅有20.8%,牛顿环在课本中的章末习题中出现过,选项涉及问题比课本有所加深,但只要学生理解了薄膜干涉中条纹间距公式?x???2cot?(??为光在膜中的波长,?为两
个反射面的夹角),就要以做出正确判断,但有一部分学生只记住了双缝干涉中条纹间距公式?x?l?,没有做出正确选择,此题有利于促使学生认识到在复习d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课本,此题对不知道条纹间距公式的学生有一点难度。
第17题考查的是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天体运动知识。此题虽属简单题,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最小发射速度而无法选出正确答案。学生若理解了星球表面加速度计算公式g?GM和第一宇宙速度的计算公式v?gR,再应用球体体积公2R4式V??R3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另外,由于多选也增加了此题的难度,从而
3导致学生得分率为32.5%。
第19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问题,是振动的理解和波动规律应用。学生先要通过波形变化,确定出不同传播方向的传播速度和质点振动方向再根据选项
18
选出正确答案,是综合分析的常规问题,属中等难度的问题。此题错选率和答对率基本相当,说明学生对于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联系理解不到位。
第20题考查的是动量守恒中的碰撞问题,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碰撞发生可能性满足条件:①动量守恒②动能不可能增加③碰撞符合实际情况,(碰撞发生前,后面物体速度大于前面物体速度,碰撞发生后,后面物体速度小于等于前面物体速度),学生只要抓住这三点进行分析和计算就能得到正确答案,属中等难度问题。学生的的分率为30.7%,相比16、19题,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较熟悉。
第21题考查的是物理图象问题,一般先要根据物理情景分析出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比较截距和斜率等选出符合实际的图象,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此题的难度在于学生是否具有这种思想意识和能否正确分析出弹力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F?(二) 非选择题分析
1.第22题的第(1)小题从卷面来看学生对游标卡尺读数方法的掌握要比对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掌握好的多,游标卡尺读数的正确率能达到80%,而螺旋测微器读数的正确率比较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出现错误,表现为:①对题目长度单位的要求疏忽;没有估计。学生在第2小题的解答中表现出:对折射率的定义不熟悉,不知道折射率按照光从真空(或空气)进入到介质来定义还光从介质进入到真空(或空气)来定义,因而造成了答案中的分子和分母颠倒的情况;②许多学生对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掌握不好,不会物理中的折射率计算与数学边角关系的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实验不重视,不会误差分析,因而造成最后一个填空的得分率比较低,有60%以上的学生不答或答错。
2.第23题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是:①知道用全电路欧姆定律,但忽视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区别,误将电动机当作纯电阻用电器处理而导致计算错误。②对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应用不熟练主要表现在对题设的已知量没有充分利用,例如:题中给定的条件有n匝,很多学生视为单匝线圈进行计算。对题中给定t时刻,未正确理解,没有当做已知量来利用。对题设中的―均匀变化的磁场‖理解的比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线性假设B=B0?kt,但在计算中不能熟练应用。③对非纯电阻电路的总功率。焦尔热功率的计算不熟练。主要表现
19
1kat2?ma,此题属难题。 2在:a.对电动机的输出机械功率的计算纳入整个电路中计算,将电动机作为纯电阻用电器处理;b.很多学生受已经熟知的习题影响,不注意读题,不注意题目设问,误将机械功率计算为电动机的效率,还有的学生计算为电源的效率。反映出阅读能力和从题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比较差,推理运算能力比较差。
3.第24题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对力学题相对来说比较熟悉,基本上都能不同程度地得分,主要问题表现在:①受力分析不正确或不准确。有一部分学生在判断滑动磨擦力时出现了错误,只记得―相反‖而忘记了―相对‖,将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后受到磨擦力方向误判为沿传送带向下,从而使得加速度的计算错误,物体的运动性质也错误地判断为匀减速。实际是物体相对于传送带运动方向向下,物体所受滑动磨擦力沿传送带向上,物体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②有些学生不认真地读题,也不按题目要求答题题中要求―分析判断‖,而有些学生没有分析过程,因在状态的判断方面出错。由于缺少分析,很多学生对题设的过程并没有真正理解,而是乱套公式。有些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诊断物体加速运动至共速后,其继续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将测传送带向下,物体将匀减速运动。③数学运算能力有待提高。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1.5+1.72计算为2.25。
4.第25题由于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好多学生都能答,有些可以写满卷面,但得分点不多。主要反映出:①A、B球碰撞过程中就只是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但好多学生错误地认为A、B球碰撞过程中水平和竖起两个方向的动量都守恒而导致A、B球碰撞后合为一体的共同速度计算错误,导致后边的圆周运动的半径及能量等计算错误。②读题不认真,对A、B球的质量m1、m2在具体运算中出现了混淆。③基本的数学运算不过关。例如由qE=(m1+m2)g推导得出q=E的学生有将近四分之一。④有些学生不知道最后结果应该用题目
(m1+m2)g中的已知量来表示,算出的最后结果中含有未知量。⑤在最后一个过程中平抛运动的时间时,高度应该为2R,但有些学生只按R计算,表现出粗心、不仔细。
总之,大部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物理公式、规律的理解不透彻,不深入,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不到位。另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以及解题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化学试题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