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多发性骨髓瘤常识问题解答
统 红细胞系
统
淋巴细胞
系统
单核细胞
系统
浆细胞系
统
其他细胞
晚幼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嗜酸性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嗜碱性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早巨幼红细胞 中巨幼红细胞 晚巨幼红细胞 原始淋巴细胞 幼稚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浆细胞 网状细胞 内皮细胞
3.5~13.2 16.4~32.1 4.2~21.2 0~1.4 0~1.8 0.2~3.9 0~4.2 0~0.2 0~0.3 0~0.4 0~0.2 0~1.9 0.2~2.6 2.6~10.7 5.2~17.5 0 0 0 0~0.4 0~2.1 10.7~43.1 0~0.3 0~0.6 1.0~6.2 0~0.1 0.~0.7 1.0~2.1 0~1.0 0~0.4
7.90 23.72 9.44 0.38 0.49 1.52 0.86 0.02 0.06 0.10 0.03 0.57 0.92 7.41 10.75 0 0 0 0.05 0.47 22.73 0.01 0.14 3.00 0.004 0.104 0.710 0.61 0.05
巨核细胞 0~0.3 吞噬细胞 0~0.4 组织嗜碱细胞 0~0.5 组织嗜酸细胞 0~0.2 脂肪细胞 0~0.1
分类不明细胞 0~0.1 红细胞系统 0~17 间接分裂
粒细胞系统
0~7
粒细胞系统:
有核红细胞 1.28~5.95 巨核细胞
7~35个/片
二、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过氧化酶染色
参考值:淋巴系统(-);粒系统(+);单核系统 弱阳性。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参考值:正常积分10~100;平均积分40~70。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参考值: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 骨髓涂片铁染色
参考值:细胞外铁+~++;细胞内铁19%~44%。 糖原染色
参考值:原粒细胞(-);原淋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正常幼红细胞 弱阳性;红白血病幼红细胞 强阳性。 三、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
T淋巴细胞 CD2,CD7,TdT,CD38,CD5,CD6,CD3,CD8 B淋巴细胞 HLA-DR,CD10,CD19,CD20,CD22,TdT 髓系统细胞(粒与单核)CD11,CD13,CD14,CD15,CD23 巨核系细胞 CD61,CD41,CD42a,CD42b,CDw49f 附:CD34,HLA-DR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及各系列造血祖细胞。
0.03 0.05 0.03 0.004 0.003 0.015 4.9 1.3
2.76
四、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速壁试验)
方法:在前臂肘弯下4cm处划直径5cm圆圈,用血压计袖带束上臂,使血压力在收缩压 与舒张压之间维持压力8min。
判断:圈内新出血<10个为正常,10~20个为可疑阳性,>20个为阳性。 五、肾上腺素试验
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0.3ml,注射后20分钟如白细胞数升高2×109/L或比注射前 值增高一倍以上为阳性,提示假性白细胞减少。
九、多发性骨髓瘤的WHO诊断标准:
⑴主要标准:
①骨穿示浆细胞〉0.30(30%);
②活检为浆细胞瘤;
③M蛋白IgG〉35g/L,IgA〉20g/L,尿本周氏蛋白〉1g/24h。
⑵次要标准:
①骨穿浆细胞0.10-0.30(10%-30%);
②M蛋白未达标准;
③溶骨病变。
④正常Ig较正常减少50%,IgG<6g/L,IgA<1g/L ,IgM<0.5g/L。
凡有骨髓瘤临床表现,具有主要标准1项以上或具有3项次要标准(必须有前2项)均可确诊为骨
髓瘤。
十、 多发性骨髓瘤须与下列病症鉴别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可由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引起。浆细胞一般不超过15%且无形态异常,反应性浆细胞的免疫表型为CD38、CD56不同,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且
不伴有M蛋白。
2、 巨球蛋白血症:本病系骨髓中淋巴样浆细胞大量克隆性增生所致,M蛋白为,无骨质破坏,与
型多发性骨髓瘤不同。
3、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除有M蛋白外并无临床表现,既无骨骼改变,骨髓中浆细胞增多也不明显。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一般少于10G/L,且经历数年而无变化,血清β2微球蛋白正常,个别再
多年后转化为骨髓瘤。
4、反应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偶见于慢性肝炎,自身免疫病,淋巴瘤,白血病等。蛋白尿也
偶见于淋巴瘤,白血病和癌肿患者。这些疾病均无克隆性骨髓瘤细胞增生。
5、骨转移瘤:有骨痛和骨质破坏,但后者往往伴有成骨过程,骨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且常伴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与骨髓瘤的凿孔样溶骨性改变不同。骨髓涂片检查如发现成堆的癌细胞或发现原发
病灶,将有助于鉴别。
6、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病变还与老年性生长骨质疏松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鉴别
十一、多发性骨髓瘤跟骨质疏松是一样的吗?怎么都说是骨头的事呀?
答:不一样,综上所述,骨髓瘤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而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为60.72%,女性为90.47%。骨
质疏松是可以明显改善的。两者都是因为骨骼病变引起,前者预后差。
多发性骨髓瘤的辅助检查
2009-12-16 13:27:45| 分类: 多发性骨髓瘤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1. 血象: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分类可见幼粒、
幼红细胞,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
2. 骨髓象: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5%以上,并有形态异常的骨髓瘤细胞。其余各系细胞大致正常。因病
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多次、多部位穿刺检查。
3. 血免疫球蛋白测定: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
4. 尿本-周蛋白测定:〉1.0g/24h。
5. 骨X线片、CT或同位素扫描:可发现多部位穿凿样溶骨性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6. 其它:血沉增快;血钙增高;肾功能衰竭时:尿素氮、肌酐增高。
多发性骨髓瘤 2007-06-16 16:32:19| 分类: 专业常识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概述】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是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溶骨性破坏,又因血清中出现大量的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尿中出现本周氏蛋白,引起肾功能的损害,贫血、免疫功能异常。 MM起病徐缓,早期可数月至数年无症状。出现临床症状繁多,常见贫血、骨痛、低热、出血、感染、肾功能不全,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髓组织浸润、M球蛋白比例异常增高,从而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出血、高粘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等。
MM的发病年龄多见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岁之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1。MM在所有肿瘤中所占比例为1%,占血液肿瘤的10%。本病的自然病程为0.5-1年,经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或长期“带病生存”。
【病因】
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病因有电离辐射、接触工业或农业毒物,与慢性感染、慢性抗原刺激有关,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以及与IL-6等细胞因子有关。日本原子弹爆炸后幸存者中,骨髓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有增加。本病可发生于慢性骨髓炎、肾盂肾炎、结核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础上,因为长期慢性感染可表现为淋巴-网状系统增生,自身免疫反应及高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