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08-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附加题汇编

2008-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附加题汇编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 16:42:10

(2012)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掖陶渊明集业序》)

20.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人预言他能够安定天下;许劭却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没有恼怒,反而大喜。

B.《雷雨》中的梅侍萍在二十七年后又一次来到了周公馆,当年的周朴园为了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蘩漪,赶走了她和刚出生三天的婴儿。

C.《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请求临终的父亲祝福自己,父亲却要求她好好照看一切,到“那边”向他交账。这个情节入木三分地刻画出老葛朗台的守财奴形象。

D.《边城》中的船总有两个儿子,其中的天保大老美丽得很,茶峒人拙于赞扬这种美 丽,便为他取个诨名叫“岳云”。

E.《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晦气到家了,就连船帆都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不过,他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向“限度”挑战的强者。 23.简答题(10分)

(1)“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4分)

(2)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铺排典故虽然不是中国旧诗先天不足而带来的胎里病,但是从它的历史看来,可以说是它后天失调而经常发作的老毛病。从六朝到清代这个长时期里,诗歌愈来愈变成社交的必需品,贺喜吊丧,迎来送往,都用得着。就是一位大诗人也未必有那许多真实的情感和新鲜的思想来满足“应酬”、“应景”的需要,于是不得不“为文而造情”,甚至以“文”代“情”,偷懒取巧,罗列些典故来敷衍搪塞。在旧社会里,政治的压迫和礼教的束缚剥夺了诗人把某些思想和情感坦白抒写的自由。譬如他对国事朝局的愤慨、在恋爱生活里的感受,常常得绕个弯,借古典来传述;明明是时事,偏说“咏史”,明明是新愁,偏说“古意”,甚至还利用“香草美人”的传统,借“古意”的形式来起“咏史”的作用,更害得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9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24.文中所说中国旧诗“老毛病”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6分) 25.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3分)

26.请结合材料,从艺术上分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用典的效果。(6分)

2012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20.《文选》(或《昭明文选》)

21.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BD

23.(1)黛玉辞世 宝玉、宝钗成亲 潇湘馆

(2)同:都认为革命有罪。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古代诗人为应酬滥用典故;政治压迫和礼教束缚迫使诗人不能自由抒情,不得不用典故;诗人为追求艺术感染力而过度用典。 25.客,指典故;主,指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反客为主”,指的是多用典故反而影响了内容的表达。

26.这首词的用典形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就增加内容深度、使语言富有暗示力、引导读者深入品味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这首词用典过多,减弱了艺术表现力。(就晦涩费解、卖弄学问等方面谈看法,且能正确举例) 也可兼谈上述两方面内容。

10

(2013)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0.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2分) 21.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 《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 《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 《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3.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 鬟? 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6分) (2)《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 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 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 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 《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

11

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 “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

(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

24. 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 请加以概括。 (4分) 25. “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 (5分) 26. 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

2013语文附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 天下争于战国/ 贵诈力而贱仁义/ 先富有而后推让/ 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 而贫者或不厌糟糠/ 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 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20. 表 世家

21. 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 A E

23. (1)惜春 迎春。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24. 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 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

25. 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 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

26. 同意。 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 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 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

不同意。 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 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

12

搜索更多关于: 2008-201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附加题汇编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2012)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节选自萧统《掖陶渊明集业序》) 20.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分) 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年轻的时候,有人预言他能够安定天下;许劭却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