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8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达州市名校物理八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焦距 物体的位置 A B 光屏上像的情况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像的大小 很小 较小 较大 很大 5cm C D
焦距 物体的位置 E F 光屏上像的情况 倒立缩小 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倒立放大 像的大小 很小 较小 较大 很大 10cm G H 分析两人的记录,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近,所成的像越______。他们通过比较B点、H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B、E和F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2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cm,当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果在像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2.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
(1)图乙中有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选填“A”、“B”或“C”); (2)图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可以读出水的沸点为______℃,水在沸腾的过程中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热.
23.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
24.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处静止开始下滑动,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的测量原理是______;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__cm,猜想AC段的平均速度会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BC段的
平均速度;如果测得时间tAB=1.8s,tAC=2.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vBC=_____c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C A D A D B C C 二、填空题 11.3000
12.前方 凹 甲 13.1 正 虚 14.﹣13 38.2
15.80km/h 40 80km/h 16.噪声 三、计算题
17.(1)10cm3 (2) 25g (3) 2.5g/cm3 18.m/s. 四、实验题
19.①右;②40;③42;④1.05.
20.物距 大 焦距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 H
21.较黑暗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40 不变 不能 虚 22.B 98 需要
23.钩码数量 钩码数量 AB 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24.
s 秒表 40.0 小于 50.0 偏小 t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用相同质量的铝、铁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铁=7.9×103kg/m3,ρ铜=8.9×103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铝球和铁球定是空心的 B.铝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C.铁球和铜球定是空心的
D.铝球、铁球和铜球可能都是实心的
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kg冰与1 kg水的密度相等
B.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3.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P中,发现在光屏上重新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件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是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4.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与光现象有关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属于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小聪通过小洞向外看,当他的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他看到外面景物的范围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6.小明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小刚拍一张二寸的半身照,小刚在原地不动,小明又要给他拍一张二寸的全身照,正确的操作是 A.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B.小明往前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C.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里缩 D.小明往后移,并使镜头往外伸
7.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8.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