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策略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应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教师专业特性?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教师专业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双专业,既是学科专业,也是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也不仅仅是技能的纯熟,而是一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意特质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专业非常复杂,既需要教师传统的专业特质,更需要扩展了的专业特性,如探究意识?反思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智慧?仅定位于知识提升?技能形成的实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效能极为有限?第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结果,也指教师成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持续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无止境的过程,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包括了多个不同的阶段,并且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侧重点?仅将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静态的结果,即专业成熟的标准,可能会导致实践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的质疑?从当前教师基础看,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应将重点放在过程上?期望所有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业成熟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期待的一个现实的目标就是让所有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并有意识地朝专业成熟方向持续前进?第三,教师专业发展隐含的第三层意思是,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赖于教师以自身的经验和智慧为专业资源,在日常的专业实践中学习?探究,形成自己的实践智慧?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就没有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对学生则要求记住?运用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只要拥有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具有了合格的学历,就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这种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一些行政领导满足于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忽视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认为学校的经费应更多的投入到硬件建设上而不是投入到教师的培训上;教师自身也认为,只要拥有了“一桶水”,就能够给学生“一碗水”,缺乏自觉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必将影响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最终势必会导致急功近利?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
记得首都师大教科院的王海燕博士在一次课程改革培训会上谈到这样一个例子:1+1=2怎么教?家长可以教,邻居家上了二年级的小哥哥可以教,假如教师教的方法与家长?与邻居小哥哥教的是一样的话,教师的专业化就无从体现!例子很简单,却让我们反思自己,我们是不是还总抱着自己的学历证书不放,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而自我满足?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来源已不再仅仅是教师和教科书了,大量的信息如何去筛选?取舍和加工,需要教师去引导,为此需要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的能力;现在的学生身处这样一个繁杂的飞速变化的时代,又面临着大量的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困扰着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挑战;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科学体系发生了改变,纳米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人与环境?大气污染等前沿的?综合的?实践的问题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进入到我们的课程内,作为教师就必须要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和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对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恰当的?娴熟的组合和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的中心地位将发生动摇,教师的角色将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一个新型的师生关系也将逐步形成?面对这一切挑战,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
身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
2.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以校本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实施校本培训,不同的学校在内容的选择?培训的形式?管理等方面是有区别的?关键的着眼点应该是在促进教师个体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群体的发展,由此促进学校的发展?作为学校,首先要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培训计划,即要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而展开,要充分考虑到学校中每个教师的需求,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激发教师自觉参与学习?主动提高的愿望与热情?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根据工作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探讨?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强调个人的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地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校本培训的核心是教师的发展,假如教师只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则很难激发自身的发展欲望,必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学习?提高,尤其是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使教师获得自尊,获得更多的认知,获得更强的自信和更大的成就感,就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本身强烈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是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如举行各种专题讲座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师带徒活动,合作学习?课题研讨等形式,同时在实施校本培训中也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培训的形式与内容,以真正达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
3.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教育科研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教师主动参与的?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仅靠培训?学习?交流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育科研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科研这条路?”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矛盾和难点问题日益凸显,如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如何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为此,学校就要引导教师抓住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加强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发展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在研究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到教育科研,总有些人认为教育科研是高等院校?是专门的科研机构的事情,中小学教师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搞教育科研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笔者以为,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一是必须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二是研究的本身并不是要研究出什么新理论?新成果,而在于研究过程本身,通过研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通过研究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学生和教师实际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低耗高效的新路,所以,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过程本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例如,我要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我就要学习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及有关成果,了解当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发展情况,就要深入思考学科课程重视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采取什么措施,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学组织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等都有了提高,即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