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单元整合
(2)读了这一段,我有一种强烈的自责,为自己平时没有抓紧时间读书而羞愧。(3)文中的第六自然段很值得一读,因为他告诉了我们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这就像一盏指路灯,给我们以后读书指明了方向。
(二)《走遍天下书为侣》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并教给我们反复读书的方法。《我的“长生果”》的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那么在《生命的一部分》这篇文章中,你悟出了什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多数情况下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
(PPT)小结: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爱书吧,让书成为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PPT)设计意图:畅谈感受,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PPT)(五)主题拓展
通过阅读,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读书的真谛,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真正含义,激发了我们“读好书,好读书”的决心,这就是读书的魅力,他能让人心胸变得开阔,他能让人变得充实而富有。
暑假刚刚过去,在暑假中,学校对每个班的孩子都推荐了必读和选读书目,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结合自身读书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再找学生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PPT)【设计意图:学生畅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的激励与点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发学生阅读乐趣。】
(PPT)(小结):只要我们热爱读书,走进书里去,去和书中高尚的人对话,你就会体会到读书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书里去。
课文标题 作者 主要内容 最精彩的片段或句子 想提出的问题
群文阅读材料:
背书
在中学读书时,我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做的。一个普通的墨水瓶,一绺棉纱,一枚废弃的平板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气门芯当灯芯,上边有螺母拧上拧下,灯光便可大可小,可明可暗。为了防风,我又在煤油灯外罩了一圆肚短颈的玻璃罩。有时,一阵夜风吹来,上了罩的煤油灯,闪闪烁烁,提着它,真像提着一颗星星在走。 我是个爱静的人,即使是早起背书,也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那时,我就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溜猪舍。其实,除了猪粪的气味,那是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圈栏,薄薄的雾气,冰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朗朗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对于我的惊扰,猪们一开始很是慌乱。它们又哼又撞,甚至跳起来用嘴拱我放在圈栏上的煤油灯。但日子久了,便习以为常。我背我的,它们睡它们的。望着它们相依相偎,呼呼噜噜,我的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猪圈位于校园一隅,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更为严重的是,我早起背书缺了觉,一回到家,倒头便睡,七天七夜,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可把母亲吓坏了。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别了,语文课
何紫
自从我第三次默书不合格后,班主任张先生就给我调了位,从第四排调到最前排。这样,我不能竖起课本,用它来挡着先生的视线,在下边画画儿了;我不能偷偷写些笑话,把纸团传给坐在后边的同学了;我甚至不能假装俯下头看书,实际闭上眼睛打瞌睡了。
“陈小允。”张先生忽然叫我的名字,我心里“扑扑”地跳,站起来了。 “你回答我的问题,这一课寓言作者是谁?”张先生在向我提问。 唉,我虽然调到第一排,不敢画画儿,不敢传纸团,不敢打瞌睡,但不知为什么脑子总不能集中,刚才虽然双眼望着课本,但是思想却不知溜到哪里去游逛了。我张着嘴要答话,但只能“嗯嗯”地发声,眼睛四处张望,希望有谁给我一点提示。
我看见坐在侧边的叶志聪,他故意咧着嘴,双手像要拉紧一个绳索。他真是我的救星!他的动作唤起我预习时的记忆,他“依”起牙齿拉绳索,对了,我急忙回答说:
“作者是伊索。”
张先生叫我坐下,我偷偷嘘一口气,回头对志聪眨眨眼睛,是对他感谢的眼色。
放学的时候我拉着志聪的手一起走,志聪对我扮个鬼脸说:“你怎么搞的?坐在最前排也听不到先生讲书?你今天差点儿要留堂。”
“别提了!说实在的,我不喜欢国语课,什么主题中心,什么词语解释,什么标点符号,什么文章体裁,这些东西都叫我发闷。”这是我的心里话。 “你不喜欢国语?我倒跟你相反,我觉得那是最有趣的一科,而且──你不喜欢也得啃,这是主科,你不合格休想将来升中学!”
提到升中学考试,我就狠狠地把脚前一块石子踢得远远的。志聪要拐个弯向那边走了,我说了声再见,便独自走我的路。我心里想:我实在并不是十分讨厌国语,但是提到默书就害怕,又要听默,又要背默,每次总有十几二十个字不会写,每次作业本发回来,张先生就把我叫到她身旁,责备我一番,督促我要好好改正,这样改正错字就写得手也酸软。我想,如果国语没有默书那一项,我大概也会喜欢国语的。
回到家里,妈妈叫我换下校服,说要带我到照相馆照相。我觉得奇怪,但妈妈催促着,我便忙着换了一套妈妈预备好的衣服──那是新年才穿的西装,还打领带,这样隆重我总觉得不寻常。到了照相馆,妈妈独个儿拍摄了半身像,接着我也拍摄了半身像。回家的途中,妈妈才对我说了一点点儿:
“小允,我们一家要移民到中美洲去了,你喜欢吗?我们一家坐飞机呢!” 我听了搔搔头,心里有点高兴,我知道伯父住在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他在那边开了间商店。听妈妈说我们要移民到那里去,就是不再回来了。就问道:“什么时候去?那么还要上学吗?”“现在才办理手续,大约要再等一个月,当然还要继续上学啊!”
我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听到了要移民,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以后不用再默书了,当然,我也知道将来到了外地,还是要再上学,也还一样要默书,但是,在那边,恐怕不用再默写那些艰深的中国字了吧?
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发愁,妈妈打电话叫人来看家里的家什杂物,那套梳妆椅要卖了,那电视机要卖了,那冰箱也要卖了,我心里总有点不是味儿。 第二天回到学校,班主任张先生又叫我到教员室去,我心里想:“大约又要责备我默书不合格吧。不过,我最多让她唠叨两三次,以后,啊,以后这里什么事也和我不关痛痒了。”
果然,我看见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我低垂下头,默默地站在她身旁。她慢慢地翻开我的默书簿,第一页是三十分,第二页是四十分,第三页是四十五分,到了第四页,也是最近默书的一次,呀,我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是七十五分,不但合格,而且成绩居然不错。
张先生和蔼又严肃地说:“陈小允,这次我叫你来,不是责备你了;你看,你的默书进步啦,这次只错了五个字,只要你上课留心听讲,回家勤恳温习,以后一定会进步更快的。你要知道,你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自己本国的文字也写不好,那不是笑话吗?小允,看见你默书进步我真高兴。我特地送你一份小礼物,希望你继续努力。”
张先生说完了,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图书,书名是:《怎样学好语文》。我接过张先生的书,双手不禁颤抖起来,唉,我宁愿张先生像过去一样责备我,我真是个不长进的孩子,昨天听妈妈说要移民外国,居然第一个念头是高兴用不着再默写中国字了。但是,张先生对我的进步多么欣慰呀!
我离开教员室,看看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不禁眼眶发热。回到教室的座位上,我翻开那本图书,第一段话映入眼帘:“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优美的环境,长期地孕育着中国文化,使中国语言成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从来没有一本图书的内容这样震撼我的心灵,这一段话,好像有人用丰富的感情在我的耳畔诵读着。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课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会胡思乱想,全神贯注地听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科,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课好像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是下课钟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