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专题二十 物质的制备与定量分析检测
(B版,浙江选考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五部分 专题二十 物质的制备
与定量分析检测
考点一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6)
6.(2014浙江6月学考,35,8分)(1)图Ⅰ是实验室用H2还原CuO实验的简易装置,其中的铜质燃烧匙可以在试管中上下移动,虚线框中需从图Ⅱ中选取装置。图Ⅱ中的细铜丝一端被弯成螺旋状,实验时,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黑后再迅速伸入制得的H2中。
①在图Ⅰ中,X溶液应选用 。 A.稀硫酸 B.浓硫酸 C.NaCl溶液
②在图Ⅰ虚线框中,应选用图Ⅱ中的 (填“A”或“B”)装置。
(2)现有混有少量SO2杂质的CO2气体,请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收集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①要达到实验目的,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dcabh B.feabh C.feabg
②本实验除去SO2的原理是利用SO2的 性。 答案 (1)①A ②B (2)①B ②还原
解析 (1)①图Ⅰ左侧为H2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②因H2的密度比空气小,故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应选装置B。(2)利用SO2的还原性,先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即得纯净干燥的CO2气体。 考点二 物质的定量分析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
5.(2015浙江1月学考,8,2分)实验室用NaOH固体和蒸馏水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以下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容量瓶 D.蒸馏烧瓶
答案 D 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等,不需要用到蒸馏烧瓶。
B组 2014—2018年全国真题题组
考点一 物质的制备与合成
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7—12)
7.(2016课标Ⅱ,13,6分)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将MgCl2溶液加热B. MgCl2 蒸干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加入稀硝酸溶解,C. CuO 过滤、洗涤、干燥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D. 到盛有水和乙醇的活泼性 烧杯中 答案 D 制备Fe(OH)3胶体时,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将得到Mg(OH)2,欲得到无水MgCl2,应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向混有CuO的Cu粉中加入稀HNO3,Cu也会与HNO3发生反应,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8.(2016北京理综,27,12分)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Fe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程Ⅰ中,Fe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ⅰ:2Fe+PbO2+4H+Sⅱ:……
①写出ⅱ的离子方程
式: 。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a.向酸化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少量PbO2,溶液变红。
b. 。
(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
+2+
2+
2Fe+PbSO4+2H2O
3+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 (选填序号)。 A.减少PbO的损失,提高产品的产率 B.重复利用NaOH,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增加Na2SO4浓度,提高脱硫效率
②过程Ⅲ的目的是提纯。结合上述溶解度曲线,简述过程Ⅲ的操
作: 。 答案 (12分)(1)Pb+PbO2+2H2SO4
2PbSO4+2H2O
(2)①2Fe+Pb+S(3)①A、B
3+
2Fe+PbSO4
2+
②取a中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铅粉后,红色褪去
②向PbO粗品中加入一定量的35% NaOH溶液,加热至110 ℃,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得到PbO固体
解析 (2)①Fe作催化剂,Fe是中间产物,在反应ⅱ中Fe应被还原成Fe,Pb作还原剂被氧化成Pb,Pb与S结合成PbSO4沉淀,所以ⅱ的离子方程式为Pb+2Fe+S
2+
3+
3+
3+
2+
3+
3+
2+
2+
2+
PbSO4+2Fe。②a对应反应ⅰ,目的是检验PbO2能将
2+
2+
Fe氧化成Fe,则b对应反应ⅱ,目的是检验Pb能把Fe还原成Fe,所以在实验中应加铅粉进行检验。 (3)①C项,S浓度越大,脱硫的效率越低。②PbO在35% NaOH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大,且在110 ℃时PbO的溶解度大,所以在35% NaOH溶液中进行溶解,加热至110 ℃,充分溶解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可得到较纯的PbO。
9.(2016课标Ⅲ,26,14分)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一)碳酸钙的制备 石灰石
(含少量铁的氧化物)
(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 。
(2)如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填标号)。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3
滤液
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 性(填“酸”“碱”或“中”)。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 。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 。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 ,产品的缺点是 。
答案 (1)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 过滤分离 (2)ade
(3)酸 除去溶液中的CO2 (4)CaCl2+2NH3·H2O+H2O2+6H2O过高时双氧水易分解 (5)去除结晶表面水分
(6)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纯度较低
解析 (1)从制备碳酸钙的流程可以看出,加入双氧水的目的是将Fe氧化为Fe,加入氨水的目的是调节溶液pH使Fe(OH)3沉淀;小火煮沸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2)过滤操作要求“一贴、二低、三靠”,漏斗末端颈尖应紧靠烧杯壁;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玻璃棒仅起到引流的作用,不能搅动,否则易使滤纸破损。
(3)根据题干信息,若使CaO2·8H2O顺利析出,须保证溶液呈中性或碱性,所以要煮沸除去酸性氧化物CO2。 (4)H2O2受热易分解,故制备过氧化钙的反应应在冰浴下进行。 (5)醇洗可防止产品溶于水而损失,且可除去晶体表面的水。
(6)比较两个工艺流程可知,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但产品纯度较低。
10.(2016江苏单科,16,12分)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H2O↓ Cl2↓ KCl↓
电石渣
打浆氯化过滤转化……
KClO3固体
↓滤渣
(1)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 ℃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少量Ca(ClO)2 分解为CaCl2和O2。
①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提高Cl2转化为Ca(ClO3)2的转化率的可行措施有 (填序号)。 A.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 B.充分搅拌浆料
C.加水使Ca(OH)2完全溶解
(2)氯化过程中Cl2 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6Ca(OH)2+6Cl2
氯化完成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 1∶5(填“>”“<”或“=”)。 (3)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00 g·L,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 。
-1
2+
3+
CaO2·8H2O↓+2NH4Cl或CaCl2+2NH3·H2O+H2O2 CaO2↓+2NH4Cl+2H2O 温度
Ca(ClO3)2+5CaCl2+6H2O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