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跨文化传播学

跨文化传播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8 5:52:21

12月29日 2教104 周六下午2:10—4:00

传播学复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批判学派 和 传统学派。

2、 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和实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 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 和 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 和 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 和 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内在传播,是发生在 主我 和 客我 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8、人际传播的动机包括:获得信息、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和 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9、大众传播的四种基本社会功能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0、拉斯韦尔的五W指的是:who(谁)、to whom(对谁说)、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 11、最早提出“把关人”概念的学者是 库尔特?卢因。

12、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理解媒介:媒介的传播手段、媒介的时效性、媒介的持久性 和 受众参与媒介的程度。

13、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包括: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14、传播效果研究发展历程的四个阶段是: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力效果论。 15、李和李在《宣传的完美艺术》中总结的七种宣传技巧包括:辱骂法、光辉泛化法、转移法、证词法、平民百姓法、洗牌作弊法、乐队花车法。

二、名词解释 1、信息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再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相互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2、受众

在大众传播研究中,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的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如书籍、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受众不仅仅是传媒信息的使用者或消费者,他们还是构成社会的基本成员,也是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公众。它并不特指社会的某个阶层或群体,而是社会上所有的“一般人”

1

12月29日 2教104 周六下午2:10—4:00

3、媒介

媒介是传播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概括起来,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4、把关人

卢因说的把关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与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5、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发现,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经过了两个阶段,首先从大众传播到舆论领袖,然后从舆论领袖传到社会公众。 即“大众传播—舆论领袖—受众”的传播过程。比直接的大众传播更具有说服力。经过舆论领袖再加工的信息针对性更强,更容易被受众接受和相信。他们提出的理论称为两级传播论。两级传播论认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在态度改变上更有效。是一种有限效果理论。

6、议程设置论

最早由M.E.麦库姆斯和D.L.肖提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7、“沉默的螺旋”

由伊利莎白?诺埃尔?纽曼在《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提出。大多数人力图避免因持有某种态度和信念而造成孤立,因而在表达支配意见和不表达支配意见的个人数量增加的时候会放弃原有的想法和态度,实现与主导意见的趋同。由于大众表达支配意见,再加上对异常意见的人际支持日益缺乏就形成了一个沉默的螺旋。

8、枪弹论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者“刺激—反应”论。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像射击场上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的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三、简答

1、举例分析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

1)政治和法律因素:传播者把关行为必然受社会的政治体制的制约。如美国传播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美国传播者坚持的永久性资产阶级观念体系等,一个例子是第二次海湾战争

2

12月29日 2教104 周六下午2:10—4:00

中美国对新闻采访的约束,另一个例子是我国两会报道;法律也有影响,如美国的《诽谤法》。 2)经济因素。把关人的行为在相当程度上最终将影响到他及其所在的媒介组织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如美国的新闻报道总是不会触动自己广告客户的利益。

3)社会文化因素。把关人在过滤新现象、新事物、新信息时,与社会的文化的开放程度直接相关。如电视教育性节目强调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流星花园》的禁播等。 4)信息自身的因素。指信息是否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

5)组织自身的因素。传播组织、目标、对象、功能重点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把关中必然以本传播组织的各种要求、规范、传统、标准等进行把关。如媒体组织的所有权、价值观、定位对把关的影响,可以比较一下《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与《北京晚报》的区别。 6)受众因素。传播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受众和有效受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把关人必然了解受众的需要,构成、心理、行为等信息。如受众的喜好、接受过程也会对把关产生影响。

7)技术因素。技术条件、技巧水平与要求等也直接影响着传播者的把关,特别是把关过程中的制作信息、传播讯息环节。如各种媒介技术手段的影响;各类媒体所掌握的技术水平影响:一个市级电视台是否可以进行卫星连线报道等。

8)传播者个人因素。其中有三项因素影响较大。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个人的个性特征;个人的传播方式。

2、比起其他人类传播类型来,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p100)

其一,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这些媒介组织包括各种信息内容服务为业主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以及以大量发行为目的的工作音乐影响制作公司和网络出版公司。

其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大众传播的出现和发展,离不开印刷技术以及电子传播技术的进步。

其三,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受众的广泛性,意味着大众传播是以满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信息需求为目的的大面积传播活动,也意味着它具有跨阶层、跨群体的广泛社会影响。

其四,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大众传播的信息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另一方面,信息产品又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一般物质产品不同,人们对它的消费主要是精神内容即意义的消费。意义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 其五,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主要表现在:一是传媒组织单方面提供信息,受众只能在提供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二是没有灵活有效的反馈渠道,受众对媒介组织的活动缺乏直接的反作用能力。

其六,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这个特点是由以上五个特点决定的。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大众传播都有各自的传播制度和政策体系,这些制度和政策,都是在维护特定社会制度的方向上起作用的。

3

12月29日 2教104 周六下午2:10—4:00

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功能

大众传播有四项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其中传播信息是大众传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1)传播信息:向大众连续不断的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第一功能。大众传播所处理的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的外化形式,包括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事实及文学、艺术、科学、广告等其他信息形态。

2)引导舆论:大众传媒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是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

3)教育大众;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内容,不但保存和发展了文化遗产,也促进了社会成员社会化的逐渐完善。

4)提供娱乐:现代社会里,更多人选择以大众媒介为娱乐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负面影响:

1)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人们过多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流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

2)单方面开放的信息流动造成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冲击。

4、线性传播模式有何缺陷

1)它容易把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角色、关系和作用固定化,一方面只能是传播者,另一方面只能是受传者,不能发生角色的转换。而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这种转换是常见的,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

2)直线模式缺乏反馈的要素或环节,不能体现人类传播的互动性质。

5、线性、控制论、系统论传播模式有何不同

1)主要是以拉斯韦尔模式、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线性传播模式将传播过程视为起于一点,止于另一点的直线,是单向的过程,没有信息的回路与反馈,具有一定的孤立性;将传播环境视为非环境互动的静态过程,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2)以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为代表。控制论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的机制,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

3)系统传播模式是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件问题。系统传播论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大众传播系统和其他社会子系统一样,都是他组织和自组织的统一。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不稳定的非均衡的,有序,有规律的,而且是复杂循环的系统。

4)线性传播过程揭示了传播的最表象的静态的元素,控制论传播过程指出了传播过程的双向流动特征,但他们都是在传播系统内部的探索研究,揭示的都是其中的微观环节要素。系统传播论认识到传播过程乃是整个社会运行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4

搜索更多关于: 跨文化传播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2月29日 2教104 周六下午2:10—4:00 传播学复习题 一、填空 1、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批判学派 和 传统学派。 2、 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是: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社会心理学家 库尔特?卢因 、社会学家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和实验心理学家 卡尔?霍夫兰。 3、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 威尔伯?施拉姆。 4、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 和 大众传播。 5、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可分为六个时代: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 和 网络传播时代。 6、“三论”指的是:信息论、控制论 和 系统论。 7、内向传播,或称自我传播、内在传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