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北京丰台、顺义、石景山区高三一模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2015年丰台区高三年级一模试题
2015.3.15
13.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 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会越激烈 C. 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温度不同而引起的 D. 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作布朗运动具有的能是内能
14. 如图所示,一个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A为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折射
率为2 。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到AB边的中点,对这条光线进入棱镜之后的光路分析正确的是
A. 直接射到AC边上,发生全反射现象 B. 直接射到BC边上,发生全反射现象 C. 直接射到AC边上,部分光线从AC边射出 D. 直接射到BC边上,部分光线从BC边射出
15.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
在赤道的大小为g,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则地球的半径为
B C
A (g0?g)T2g0T2(g0?g)T24?2A. B. C. D. 2222(g0?g)T4?4?4?16.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a、b
y/cm
所示,则( )
b a 10 A.该波的振幅一定是20cm
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14m 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5m/s D.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7s
17. 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一半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有界匀强磁场中,
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线框绕与其中心线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OO/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固定转轴恰好位于匀强磁场的右边界。则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o A. C.
-10 1 2 3 4 5 t/s 2Bs? B.4R
2Bs? 2Rω a d
Bs?Bs? D. 4R2Rb o/ 第 1 页 共 24 页
c
18. 如图所示,带等量异号电荷的两平行金属板在真空中竖直放置,M、N为板间同一电场线上的两点。一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M经过M点沿电场线向右运动,且未与右侧金属板接触,一段时间后,粒子以速度vN向左经过N点。则
A. 电场中M点的电势一定高于N点的电势 B. 粒子受到电场力一定由M指向N点 C. 粒子在M点速度一定比在N点的速度大 D. 粒子在M点电势能一定比在N点的电势能大
19. 如图是洛伦兹力演示仪的实物图和结构示意图。用洛伦兹力演示仪可以观察运动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下列关于实验现象和分析正确的是
A. 励磁线圈通以逆时针方向的电流,则能形成结构示意图中的电子运动径迹 B. 励磁线圈通以顺时针方向的电流,则能形成结构示意图中的电子运动径迹 C. 保持励磁电压不变,增加加速电压,电子束形成圆周的半径减小 D. 保持加速电压不变,增加励磁电压,电子束形成圆周的半径增大
励磁线圈(前后各一个) 玻璃泡 电子运动径迹 M vM N vN 初速度 电子枪
20. 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所以运用光谱分析可以鉴别物质和进行深入研究。氢原
子光谱中巴耳末系的谱线波长公式为:
结构示意图 U 1??E111(2?2),n = 3、4、5…,E1为氢原hc2n
?子基态能量,h为普朗克常量,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锂离子Li 的光谱中某个
E1/11线系的波长可归纳成一个公式:?(2?2),m = 9、12、15…,E1/为锂离子
?hc6m
1Li?基态能量,经研究发现这个线系光谱与氢原子巴耳末系光谱完全相同。由此可以推
算出锂离子Li基态能量与氢原子基态能量的比值为 A. 3 B. 6 C. 9 D. 12
第 2 页 共 24 页
?
21.(18分)
(1)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的操作,插好了4枚大头针P1、P2和
P3、P4,如图所示。
①在坐标纸上画出完整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
②对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求出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P1 P2 P3 P4 玻璃砖
(2)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
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填字母代号)。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
②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 某同学
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这些方案中合理的是: 。 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由打点间隔数算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
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夹子 夹子 纸带 打点计时器 重物 2gh 计算出瞬时速度v
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
v2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 计算得出高度h
2g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
③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下图所示。
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
第 3 页 共 24 页
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动能的增加量ΔEk= (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 O
A B C h2 D E F G h1 h3 ④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⑤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对本
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 。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由图线求得重锤下落时受到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百分
比为
0
第 4 页 共 24 页
f?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mgv2/(m/s)2 10.0 8.0 6.0 4.0 2.0 10.0 20.0 30.0 40.0 50.0 h/cm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