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6年我国制糖行业研究分析报告(一) - 图文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二) 各食糖主产区基本情况 1、 广西糖业基本情况
糖业作为广西传统支柱产业,其产量从1993/94榨季开始已经连续13年稳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占广西耕地面积的1/3。我国有4000多万种植甘蔗的农民,广西就有2600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55%),有30多万与糖业生产有关的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广西产糖量超过世界第五大产糖国--澳大利亚以及出口大国泰国、古巴的产糖量。
广西甘蔗综合利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有蔗渣制浆造纸、蔗渣纤维板、生物复合肥、糖蜜制氨基酸、糖蜜制酒精、固定蛋白饲料等。
2004/05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026万亩,平均亩产4.45吨,全区34家制糖企业共95家糖厂开榨,共生产白糖532万吨,比上年减少56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增加值40亿元,利税总额35.8亿元,农民种蔗总收入86亿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
广西主产地为中南部的崇左、南宁、柳州、来宾等地区,主要产糖县为祟左、来宾、扶绥、柳城、邕宁等。甘蔗生产布局进一步向桂南、桂中优势区域转移。2003年,崇左、南宁、来宾、柳州4个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已占全区甘蔗种植总面积的69.7%,而属于非优势产区的玉林、桂林、梧州、贺州甘蔗种植面积仅占1.1%,已基本退出糖料蔗的生产。
广西15家大型制糖企业集团拥有糖厂67家,其生产能力和产糖量分别占全区的87.8%和88.91%,是广西和全国糖业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分别是:广西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冠桂糖业有限公司、广西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南宁永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永鑫华糖有限公司、英博(三博)糖业集团等。 2、 云南糖业基本情况
全省有11个地、州、市产糖。年产糖10万吨以上的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南、滇南的临沧、德宏、保山、思茅、版纳、红河、玉溪等7个地、州、市。这7个地、州、市的食糖产量占全省产糖总量的96%以上。云南省糖厂开榨时间除少数厂在11月上中旬外,多数糖厂开榨时间在12月中下旬及次年的1月上旬。榨季最迟结束时间为5-6月。云南省除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朋普糖厂为碳酸法外,其余糖厂全部为亚硫酸法。
云南省每年消费食糖20万吨左右,食糖产量的85%以上要销往省外,主要销往西南、西北、华北。少量出口老挝、缅甸、泰国。
云南是我国糖业优势产区之一,也是云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云南食糖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如图七所示)。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400万亩左右,全省16个地州市中,有14个地州市、48个县种植甘蔗,蔗农600万,工业总产值50亿元左右,实现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甘蔗主产区的甘蔗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30%,蔗糖收入占当地财政的35-80%。 3、 广东糖业基本情况
92/93榨季之前,广东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及食糖生产省份,其历史最高产量是1991/92榨季的216.35万吨。上世纪70年代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由于广东的地理位置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差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整个蔗糖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致使中国的食糖生产向广西、云南转移,随着全国糖业布局及结构的调整,该省逐渐压缩糖料种植面积以及食糖生产规模,但目前广东湛江仍是我国三大食糖主产区之一。
该省的糖料及食糖生产集中于湛江地区,湛江地区的食糖总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珠江三角洲、粤东、粤北、粤西也有一定的食糖生产规模。2003/04榨季,广东开工糖厂40家,其中湛江21家,产糖98.5万吨。甘蔗主产区集中在位于雷州半岛的遂溪县。湛江现有制糖企业(集团)8家;2004/05榨季,广东产糖112.1万吨,实现税利总额7.8亿元。
珠江三角洲目前仍然是我国最大的炼糖基地,拥有东莞糖厂、顺德糖厂、江门甘化(广东甘化)等著名炼糖企业,制糖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食糖加工能力超过80万吨,年加工原糖60万吨左右。近10多年来通过进口、进料和来料加工开展炼糖业务,参与国际食糖贸易。 4、海南糖业基本情况
海南现有糖厂24家,分布在11个市县和农垦,历史上最高年产糖量为1992年的40.15万吨,其中西部地区蔗糖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食糖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大部分销往内地。目前,全省糖厂已全部通过改制改革,实现了民有民营、委托运营和承包经营,其中有8家糖厂由洋浦南华糖业公司经营。2004/05榨季,海南生产食糖38.6万吨,实现利税1亿元。 5、 新疆糖业基本情况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糖生产基地。90/91榨季以后,该区的食糖产量列居全国甜菜糖总产量前三位。由97/98榨季开始,该区食糖产量连续数年居全国甜菜糖产量首位,在全国食糖总产量排名中进入前四名(如图八所示)。因糖料品种及气候的缘故,该区多在每年的9月份率先进入新的榨季。产品以优级甜菜白砂糖为主,近年也有部分糖厂开始生产甜菜绵白糖。新疆现有14家制糖企业,甜菜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亩产甜菜3吨左右。2004/05榨季,新疆34.6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7亿元,利税0.97亿元。新疆当地年消费食糖10万吨左右,有20万吨糖需要调往内地销售,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新疆食糖发展的瓶颈。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第三节、 我国食糖生产行业基本情况
1991年食糖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通过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生产要素重新优化组合,糖业规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科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制糖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国糖厂由1949年的3家增加到2005年的359家,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糖业结构调整和改制情况 1、通过结构调整,糖厂数量大幅减少
2000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120多亿资金关闭破产150家制糖企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3年底,国家再度出台措施:一是把制糖生产能力从1050万吨压缩到818万吨,并要求从2004年开始制糖生产控制在750万吨之内;二是将制糖业列为国家控制总量和扭亏的重点行业,积极推进糖料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推广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制糖成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关闭现有14家糖精厂家中的9家,以便给国内制糖业腾出市场。
2、制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2年,广东、广西、云南、新疆四省区已经作为试点开展了规模制糖,组建大型糖业集团。其中,广西有机制糖厂90家,甘蔗日榨能力已从2000年的27.6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35万吨;云南有机制糖厂74家,日榨能力为14.2万吨。目前,产糖量超过10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20个,合计产糖670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67%。今后几年,食糖产量的增长主要还将依靠制糖企业进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