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ipv6 总结
IP部分
源地址:发送者IPv6地址(地址解析用)或unspecified地址(DAD用) 目的地址:请求节点组播地址(DAD用)或单播地址(地址解析用) 跳数:255
ICMP部分
Type=135 Code=0
Target address=发送者IPv6地址
4,邻居宣告(NA)--对邻居请求所发的应答或者在链路层地址改变时不经请求发送。,
IP部分
源地址:发送者IPv6地址
目的地址:全部节点组播地址FF02::1(DAD用)或发送NS的主机单播地址(地址解析用) 跳数:255
ICMP部分
Type=136 Code=0
5,重定向—由路由器发送,将流量重定向到链路上更好地下一跳地址。
IP部分
源地址: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
目的地址:触发重定向的数据包的源地址 跳数:255
ICMP部分
Type=136 Code=0
Target:是重定向的地址
ICMPv6主要功能:进行错误报告和网络诊断等。
ICMPv6的控制信息主要分为两种:差错报文与信息报文(ICMPv4分为差错报告报文和询问报文) ICMPv6差错报文--由路由器或目的节点发送的,用于报告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分为以下四种:
1, 目的不可达报文--目的不可达报文是在数据报不能被发送到目的地址的情况下,路由器或发起
的IPv6节点产生的。
2, 数据包过大报文--当路由器接收到的一个数据包的大小超过要转发到的链路的MTU时,就不能
转发该数据包。
3, 超时报文--当路由器收到一个跳数限制字段值为0的IPv6数据报,或路由器将IPv6数据报的跳
数限制字段值减为0时,将向发出该数据报的源节点发送超时报文。 4, 参数问题报文
ICMPv6信息报文--用于提供网络诊断功能和附加的主机功能。分为:回送请求报文,回送通告报文
回送请求/回送通告报文机制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额诊断工具来协助发现和处理各种可达性问题。 回送请求/回送通告报文一般用于Ping命令的实现
NDP是IPv6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IPv4中的地址解析协议ARP、ICMP路由探测协议RDISC、ICMP报文重定向等协议综合而成。
邻居发现协议NDP
ARP的替代协议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路由器重定向
前缀通告 重复地址检测 前缀重新编址
使用ICMPv6报文实现的功能:
1, 地址解析(替代地址解析协议 [ARP]) 通过邻居请求(NS)和邻居通过(NA)报文来解
析三层地址对于的链路层地址。
2, 跟踪邻居的状态 3, 无状态自动配置
4, 重复地址检测(DAD) 重复地址检测确保网络中无两个相同的单播地址;所有地址都需
要做DAD;使用NS和NA完成DAD交互过程;若发现有地址重复
a) 随机生成地址:不安排给接口
b) 链路本地地址 :将接口置于不可用状态
重复地址检测过程
地址在配置给接口前称为“tentative地址”
首先加入到all-nodes组播地址和solicited-node组播地址(tentative地址所在的组播) 周期性的发出Neighbor Solicitation报文
? 源地址: unspecified地址 ? 目的地址:请求节点组播地址 ? Target address: tentative地址
主机收到NS报文后的处理过程:
? 若报文源地址是单播地址,则认为是ARP用;
? 若报文源地址是unspecified地址,且Target address中包含tentative地址,
则认为是DAD报文,向所有节点组播地址发送NA报文; ? 若此报文是自己发出的,则忽略此报文;
? 若报文是其它节点发出的,进行DAD检查,若tentative地址与自己地址重复,
则双方都不使用此地址。
5, 路由器重定向 路由器向一个IPv6节点发送ICMPv6消息,通知他在相同的本地链路上能在一
个更好地到达目的的路由器地址。
PMTU发现流程 将发送到目的结点数据报PMTU设置为链路MTU 发送长度为PMTU的数据报 收到ICMP包过大报文? 否 是 将目的结点的PMTU设置为ICMP包过大报文的MTU 到目的结点的PMTU小于链路否 是 PMTU定时器到期吗? 否 是
MLD v1源于IPv4的IGMPv2。二者之间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别是:MLD使用ICMPv6(IP协议号58)消息类型,不同于IGMP(IP协议号2)消息类型。 MLDv2与IGMPv3保持一致,直接支持ASM和SSM。 MLD消息的格式
三种MLD报文:
1、多播侦听查询报文。路由器查询链路中的组成员。
2、多播侦听报告报文。响应查询报文,或者报告自己收到某数据包的结果。 3、多播侦听已完成报文。
IPv6支持的地址分配方式
1,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用于对链接本地地址和其他非链接本地地址进行配置,方法是与相邻路由
器交换路由器请求和路由器公告消息。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是指主机通过监听路由通告获得全局地址前缀(64位),然后在后边缀上自己的接口地址得到全局IP地址。
主机通过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获得IP的过程如图所示:
2, 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通过使用如DHCP的配置协议,用来配置非链接本地地址。
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是由IPv4下的DHCP转化而来,IPv6继承并改进了这种服务,即DHCPv6协议,它向 IPv6 主机提供有状态的地址配置或无状态的配置设置。IPv6 主机自动执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并在相邻路由器发送的路由器公告消息中使用基于以下标记的配置协议(如 DHCPv6):
托管地址配置标记,也称为 M 标记。设置为 1 时,此标记指示主机使用配置协议来获取有状态地址。
其他有状态配置标记 ,也称为 O 标记。设置为 1 时,此标记指示主机使用配置协议来获取其他配置设置。
结合 M 和 O 标记的值可以产生以下组合:
M 和 O 标记均设置为 0。 此组合对应不具有 DHCPv6 基础结构的网络。主机使用非链接本地地址的路由器公告以及其他方法(如手动配置)来配置其他设置。
M 和 O 标记均设置为 1。 DHCPv6 用于这两种地址(链接本地地址和其他非链接本地地址)和其他配置设置。该组合称为 DHCPv6 有状态,其中 DHCPv6 将有状态地址分配给 IPv6 主机。
M 标记设置为 0,O 标记设置为 1。 DHCPv6 不用于分配地址,仅用来分配其他配置设置。相邻路由器配置为通告非链接本地地址前缀,IPv6 主机从中派生出无状态地址。此组合称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