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 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 (一)、总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 A、科学探究
1. 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 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 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 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 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 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 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 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 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 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 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 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C、科学知识
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
道理.
二、教学内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由“人体内部的秘密”、“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五个单元以及“研究与实践”组成。
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体现科学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始终是教学的核心,而且本册内容还突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探究、情感、知识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表达与交流,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
2、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 3、认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补充、修正。
2. 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五、学情分析
通过三、四年级科学学习的铺垫,五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科学课己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性的研究活动,但是学生们在课堂的自制力和该观察什么,怎样提问题,以及怎样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图片、图表表达出来等问题上还存在不足,而且,学生往往不能按照要求带来课上探究所需的材料,影响教学的进展。
六、教学措施及注意事项
1. 进一步将电化教学设备和数码设备引入课堂,在实践中探索出现代设备辅助教学的新思路。
2. 加大实验探究力度,以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 在学生汇报交流中,要学会听懂学生的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指导。
4.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交流,注重论文等实用文体的撰写,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七、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16周,原则上每2-3周进行一个单元。 八、业务自修
1. 深入学习有关科学课程的资料; 2. 认真研究科学课程标准; 3. 进一步了解科学教材;
4. 认真学习有关的杂志、书籍的内容,
第一单元 身体内部的秘密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材简析
食物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本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生活中学生感受真切的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让学生及动手又动脑,开始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活动,了解消化器官,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和过程。
课型: 科学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烧杯、温水、试管、滴管、淀粉糊、碘酒、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等方面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修改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营造民 谈话交流,引出谈话交流,了解主和谐的学习氛问题:“我们每天问题,激发学生围,创设开放的都要吃饭,吃下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空间,激发的食物都到哪里本课学习活动。 学生探究学习兴去了呢?”激发趣,导入课题。 学生学习兴趣,直接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教师指导学 学生对食物消化消化的过程进行生认识人体消化的过程进行探究探究学习活动。 器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适时利用多媒体出示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学生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等。 教师指导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 教师出示实验用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淀粉的特点(淀粉遇碘会变成蓝黑色,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大胆进行假设和猜测食物在人体的运动过程和食物在身体里的变化过程。 学生交流讨论,观察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在教师引导下对照自己的身体指认人体的消化器官。 探究活动提供一个参考和范例。引导学生就提出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进行探究学习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展开猜想和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对“食物是如何被消化”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学生了解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大胆猜测、阐述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积极验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利用教师出示实验用品,进行探究“唾液消化淀粉”学习活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使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模拟食物中淀粉在口腔唾液的作用下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过本环节为本课堂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认识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通过漫画、资料卡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消化过程和消化意义的了解和认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