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宋学勤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科学运用

宋学勤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科学运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7:11:30

越小的范围内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无影无踪地消失在事实的汪洋大海之中”(35)。这种研究取向只是把搜集材料当作历史研究的唯一能事,而忽视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作为具有极强的考证意识和求真精神的史学家,“陈寅恪比较注重具体历史事实的精确性,但背后的关怀是宏观的,极其重视从历史全局看问题,他的具体做法是:‘联系各方面的史料加以疏通、诠释,以明了此一史料所能说明的历史事件或社会情状的真相,究其前因后果;最后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综合各方面的史实,阐发历史演进的趋势,求得规律性的见解’”(36)。尽管陈寅恪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这种治学路数却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史学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史学,而中国近代史学是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继承中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根基是牢牢置于传统史学的实证品格基础之中的,这种治史风格还应发扬光大。

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精髓就是以科学辩证的方法诠释历史,但其目的却是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与未来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从不提倡为过去而研究过去,“就事论事”,也不主张历史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宏观历史的抽象论述或构想上,而是注重微观实证与宏观抽象之间的有机互动。当前学界在个案与实证研究中出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缺乏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辩证思维。宏大叙事或者说整体观的历史认识并不排斥历史中的多样化,因为整体历史就是通过多样化的样态得以呈现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不能固执地坚持某一极端,或对微观实证推崇备至,或对宏观叙事大加挞伐,这都是极其不可取的。我们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中微观实证与宏大抽象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是分析问题的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会永久性地存在。正如翦伯赞所论,“如果要正确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合法则性,只是孤立地考察一般法则与特殊法则个别的作用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统一。”(37)我们的历史意识要贯穿微观实证的复杂性与宏大抽象的深刻性,就必须从研究个案、研究具体问题上升到研究普遍规律,然后在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宏观框架下探微历史的各个角落,从而提升历史认识的成熟度。高水平的历史认识向来都是具有历史意识的研究主体以一定历史理性与微观史实相结合的结果。

注释:

①参见薛承:《“中共党史学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7期。

②转引自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396页。

③[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页。

④田汝康等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66页。

⑤谢泳:《陈寅恪“在史中求史识”一例》,《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23日。

⑥汪荣祖:《陈寅恪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219页。

⑦钱穆:《中国今日所需要之新史学与新史学家——本文敬悼故友张荫麟先生》,《思想与时代》(月刊)1942年总第18期。

⑧毛泽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党史研究》1980年第1期。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52页。

⑩田汝康等选编:《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3~134页。

(11)宋学勤:《当代中国史视角下的社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6期。

(12)[法]雅克·勒高夫:《新史学》,姚蒙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3页。

(13)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第82页。

(14)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第82页。

(15)王伟光主编:《照辩证法办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4页。

(16)[英]布·马林诺夫斯基:《江村经济》序,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6页。

(17)王富伟:《个案研究的意义和限度——基于知识的增长》,《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5期。

(18)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40~341页。

(19)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19页。

(20)刘朝晖:《村落社会研究与民族志方法》,《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21)刘朝晖:《村落社会研究与民族志方法》,《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2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27页。

(23)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29页。

(24)杨奎松等:《国史研究何去何从》,《北京青年报》2014年2月21日。

(25)杨奎松等:《国史研究何去何从》,《北京青年报》2014年2月21日。

(26)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越小的范围内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无影无踪地消失在事实的汪洋大海之中”(35)。这种研究取向只是把搜集材料当作历史研究的唯一能事,而忽视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作为具有极强的考证意识和求真精神的史学家,“陈寅恪比较注重具体历史事实的精确性,但背后的关怀是宏观的,极其重视从历史全局看问题,他的具体做法是:‘联系各方面的史料加以疏通、诠释,以明了此一史料所能说明的历史事件或社会情状的真相,究其前因后果;最后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综合各方面的史实,阐发历史演进的趋势,求得规律性的见解’”(36)。尽管陈寅恪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他的这种治学路数却充分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史学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史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史学,而中国近代史学是在对传统史学的批判继承中发展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根基是牢牢置于传统史学的实证品格基础之中的,这种治史风格还应发扬光大。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