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局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
下肢
1.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为大腿外侧区的阔筋膜增厚形成的扁带状结构。起自髂嵴外份的外侧唇,止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其上部分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
2.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横指处或耻骨结节外下约3~4cm处,阔筋膜形成的一个卵圆形凹陷,又称卵圆窝。 3.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 4.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
肌腔隙与血管腔隙为腹股沟韧带与髋骨之间的间隙,被髂耻弓分为内侧的血管腔隙和外侧的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前区的重要通道。其境界与内容如表所示。 前界 境 界 后界 内侧界 外侧界 内 容 血 管 腔 隙 腹股沟韧带内侧部 耻骨肌筋膜、耻骨梳韧带 腔隙韧带 髂耻弓 肌 腔 隙 腹股沟韧带外侧部 髂骨 髂耻弓 髂骨 股鞘及其内容(股动脉、股静脉、股管及其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生殖股神经股支 皮神经
5.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
位置:位于股前区上1/3部,为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
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下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内容物:自外侧向内侧有股神经、股鞘及其内容(股动、股静脉和股管及其腹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脂肪)等。
6.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包绕股动、静脉上段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3~4cm,向下与股血管的外膜融合成血管鞘。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分为三个腔,外侧腔容纳股动脉,中间腔容纳股静脉,外侧腔形成股管。
7.股管femoral canal:即股鞘的内侧腔,为漏斗状的筋膜间隙,长1.0~1.5厘米,内有腹股沟深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
8.股环femoral ring:股管上口为股环femoral ring,呈卵圆形,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环是股管向上通腹腔的通道,并被覆股环隔和腹膜,形成股凹。 9.收肌管adductor canal 又称Hunter管。
位置:位于股中1/3段的前内侧面,缝匠肌、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三者间的管状间隙,长15~17cm,其横断面呈三角形。
境界:前壁为大收肌腱板、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及大收肌;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adductor tendinous opening(大收肌腱与股骨之间裂隙,有股动、静脉穿过。
相通:向上经股三角尖→股三角,向下经收肌腱裂孔→腘窝。
内容物:前方为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隐神经;中间为股动脉;后方为股静脉、深淋巴管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临床意义:股三角或腘窝的炎症或脓肿可通过收肌管互相蔓延。
10.收肌腱裂孔 11.大腿骨筋膜鞘
(1)大腿前骨筋膜鞘an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由阔筋膜、股内侧肌间隔、股外侧肌间隔和股骨骨膜构成。内有股前群肌、股动静脉、股深动静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深淋巴管和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2)大腿内侧骨筋膜鞘medial osseofascial sheath:由阔筋膜、股内肌间隔、肌间隔后肌间隔和股骨骨膜构成。内有股内侧群肌、闭孔血管神经束(闭孔内动脉、闭孔内静脉、闭孔神经)和旋股内侧动静脉等。
(3)后骨筋膜鞘pos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由阔筋膜、股外肌间隔、肌间隔后肌间隔和股骨骨膜构成。内有股后群肌、坐骨神经、深淋巴结、深淋巴管和结缔组织等。
12.小腿骨筋膜鞘
(1)小腿前骨筋膜鞘an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由小腿深筋膜、前肌间隔、小腿骨间膜、腓骨和胫骨及其骨膜围成。有小腿前群肌、胫前血管及腓深神经等。
(2)小腿外侧骨筋膜鞘lateral osseofascial sheath:由小腿深筋膜、前肌间隔、后肌间隔和腓骨骨膜围成。有小腿外侧群肌和腓浅神经等。
(3)后骨筋膜鞘posterior osseofascial sheath:小腿深筋膜与小腿骨间膜、胫骨和腓骨及其骨膜围成,被
横行筋膜隔分为浅、深两部。鞘的浅部内有小腿后群肌浅层;深部内有小腿后群肌深层、腘肌popliteus、胫后血管及胫神经等。
13.臀肌间隙:位于臀部各肌之间的潜在性间隙,内有血管、神经及疏松结缔组织。彼此借血管神经的通道互相连通;并沿梨状肌上、下孔→盆腔,向下内侧→坐骨小孔→坐骨直肠窝,向下→沿坐骨神经→股后部。
14.梨状肌上孔:构成:由骨性坐骨大切迹的上部与梨状肌上缘围成。穿行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15.梨状肌下孔:构成:由梨状肌下缘与坐骨棘及骶棘韧带围成。穿行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和阴部神经。
16.坐骨小孔lesser sciatic foramen:构成:由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穿行的结构:自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神经。 17.腘窝popliteal fossa
(1)位置:位于膝关节后方,呈菱形。
(2)界壁:有一顶、一底和四壁。顶为腘筋膜;底为股骨腘面、膝关节囊后部及腘斜韧带、腘肌及其筋膜;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肌腱;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以及股薄肌、缝匠肌和大收肌的一部分;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下内侧壁:腓肠肌内侧头。
(3)内容及其排列关系:由浅入深为有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及其腘深淋巴结,窝的上外缘有腓总神经。 18.踝管malleolar canal
构成:由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内踝之间围成的管状结构。屈肌支持带深面发出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隔成4个骨纤维性管。
内容物及其排列关系:自前向后4个骨纤维性管依次容纳①胫骨后肌腱;②趾长屈肌腱;③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④长屈肌腱。 ?
上肢
1.腋窝 2.腋鞘
3.三边孔 4.四边孔 5.锁胸筋膜 6.腋悬韧带 7.腕掌侧韧带 8.腕横韧带 9.伸肌支持带 10.腕管
11.解剖学“鼻烟壶” 12.腕桡侧管 13.腕尺侧管 14.掌腱膜 15.指髓 16.腱帽 17.掌中间隙 18.鱼际间隙 19.腱纽
20.肱二头肌腱膜 21.前臂屈肌后间隙 22.
? 头部
? 颈部
? 胸部
? 腹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