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发金坑红色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4/30 16:43:53

瞩目(有专家称,此遗址有可能将红山文化的历史提前几百年至上千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可对刀背山墓地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勘探,在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情况下,适当发掘刀背山墓地,通过考古新发现,让世人对鸡西有新了解、新发现,以提升我市文化旅游的档次。

(四)要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有好奇的事”就能吸引好奇的人,文化造势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增强我市的旅游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我市创作群体和文化名人的作用,深入挖掘鸡西的文化,找到与我市旅游发展最佳的契合点,用文化促进旅游。我市可以考虑在文化广场兴建鸡西文化长廊,系统地展示鸡西的历史文化,要把鸡西六千年的历史展示出来,让每一个鸡西人知道,让每一个外来人了解,要注重对穆棱河流域开发先驱吴大澂、鸡西煤炭事业的奠基人孙越崎、开发建设北大荒统帅王震、当代著名黑土剧作家杨宝琛这四位鸡西古今名人的系统宣传。各景区也要发掘自身的文化内涵,要做到点有故事、景有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要经过媒介(导游、宣传板、景区景点介绍等)宣传出去,增强吸引力。

(五)要统筹好旅游各要素的发展。就是要做到吃、住、行、游、购、娱的有机统一。这个问题,在贯彻落实全省边贸和旅游座谈会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已经做了专门部署,相信我市会逐步很好加以的解决。

调研组名单:

于 君 孙 彬 赵 颖 李立红 李艳华 刘明东 许延丰 韩升迪 成照强 王春发 任玉辉 周士良 孙丽华 牟长华 刘 艳 陶永江 姚绪宏 邵 洋 朱承彬 王宏伟 刘景云 高玉龙 执笔人:于 君

二、探索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科学理念

我们所说的科学的开发理念,是指对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思维模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实践证明,旅游资源价值的大小、吸引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其开发是否合理、利用是否充分。开发深度不够,无法体现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过度开发,则会造成旅游资源的破坏,丧失旅游资源的价值。鉴于此,我们在临沂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中,特别重视了开发模式的研究。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特色理念

特色是事物本身所独有的属性。从旅游资源的开发角度看,我们必须认识到,由于地域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均具有其独有的特色。正是这种独有的特色,才使一个地区的旅游具备了对旅客的强大吸引力和与其他地区的竞争力。所以,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灵魂。

临沂市的旅游资源是有特色的。自然资源独具特色,蒙山巍峨雄峻,植被茂密,气候环境宜人,被称之为“天然氧吧”。必须在蒙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抓住“休闲养生”的特色予以建设。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一是有着丰富的名人资源。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及以汉魏时期发达的家族文化;二是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如银雀山汉墓及其出土的汉代竹简,北寨、白庄汉画像石墓;三是有着丰富的近现代革命斗争遗迹。革命战争年代,临沂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战斗的根据地,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战争遗址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红嫂是沂蒙妇女的代表,更是积淀着深厚的沂蒙精神;四是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沂蒙民俗文化资源。我们必须突出这些特色。 (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

综合是指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不局限于某类型和某地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而是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开发。综合是在分类基础上进行的,分类的目的在于深化对不同类型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估,更加全面地认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内在联系,为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临沂市旅游资源的种类较多,分类开发建设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但是,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又共生于同一区域,在相伴共生中形成互为依托的关系。从历史文化资源和民俗资源来看,任何一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都是特定自然环境的产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文化。同样,在特定地域文化养育下的人们对其赖以生存的地域自然环境的崇尚、眷恋与保护,才为我们留下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这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本源联系,使我们在临沂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必须注意不同资源的完美结合。和谐与相得益彰是我们开发临沂旅游资源的基本理念。 (三)具象与抽象开发相结合

如何将临沂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为例,临沂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是丰富的,种类是多样的,但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也有其不足之处。大多数历史遗迹规模小,分散,不便于独立成景。但是,这并不说这些资源毫无意义。我们认为,如何把一般的人文资源变成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首先是作为开发者应当充分认识其资源的潜在价值。事实上,任何人文资源在旅游景区、景点建设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人文资源的开发,不是单一地将人文资源变为可供观赏的景点,将人文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背景进行开发和利用,也是人文资源在旅游景区建设中的重要形式。如果说对人文资源开发是具象开发的话,那么,作为文化背景加以利用则是抽象开发。在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中,我们常常犯一个错误,总是欲将景区现在已经消失、而曾经存在过的一段历史或某种文化现象具象到游客面前,以此作为深化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游客的“佳作”。事实上这种现代化的具像是无法满足人们对一段历史或一种事物的追溯的,只会适得其反。我们认为,在开发和利用人文旅游资源中,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能够独立开发,又不失其价值的资源应独立开发建设,对能够连片开发的

则连片开发;二是对已经失去独立开发和连片开发价值的资源,应作为旅游景区的文化背景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编写《导游手册》,利用文字向游客介绍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或利用导游员在引导游客游览中结合景区、景点介绍本地区的历史人文背景,深化游客对临沂的了解,增强临沂旅游的吸引力。 (四)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开发者或者是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或者是开发理念的错误,常常会出现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的现象。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指出:“旅游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和文化的发展;同时,旅游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这就是要求旅游开发与环境承载能力、资源保护相协调。 三、指导思想

临沂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起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表层地利用人文资源为景区作装点,没有将人文资源融入到整体旅游环境当中;二是不能科学地区分历史资源与民间传说,忽视真实的历史资源,将民间传说当作重点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中大加渲染,降低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三是不能科学地利用现有资源,无法起到使游客正确了解沂蒙历史文化内涵、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的作用;四是没有整体意识和特色意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开发者的旅游资源开发理念偏低;二是开发者对沂蒙文化底蕴理解认识浅薄。本着解决以上问题的愿望,我们确立了如下指导思想: (一)深化资源认识,提高开发品位

深化对临沂旅游资源的认识水平是搞好开发建设工作的前提,是克服当前开发中各种浅薄现象的根本所在。所谓深化认识,就是对临沂自然旅游资源特有价值和历史人文资源、民俗资源的厚重内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把握和理解。弄清其精髓之所在,从而在开发中建设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景区景点。 (二)科学定位产品,突出沂蒙个性

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在开发建设中也涉及到产品的定位问题,准确、科学的定位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此,我们在对临沂市旅游资源广泛调查、整理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各种资源的优势和特色,进而在开发规划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特点及市场定位。本着突出自身特点,增强产品吸引力的目标,对各种资源的开发建设均进行了开发方向、开发主题和开发功能的具体定位。 (三)准确定位市场,扩大资源效益

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不能没有市场意识。旅游是一种产业,必须有市场才能兴起和发展。因此,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旅游产品的设计、景区开发、景点建设都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就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吸收成功经验,强化建设创新

临沂市旅游产业发展较晚,但我们应善于将这一劣势变为我们的优势。要在广泛吸取外地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尊重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律,科学利用现有资源,放眼世界市场,放眼未来,在市场规划,产品设计上勇于创新,形成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游客对旅游景点的要求则是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完美结合。正是旅游市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地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都力图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临沂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不例外。大自然赐给我们千姿百态的水光山色,先民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采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将两种资源在开发和利用中完美地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我们追求的不是将二者简单地叠加组合,而是和谐与相得益彰。但是,实现这一目标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必须建立在开发者对各种资源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定位的基础上。

泗阳县是全国知名的“意杨之乡”。杨树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工企业星罗棋布,木材收入不断提高,生态效益日趋明显,社会效益后劲较足。实践充分表明,杨树产业已是泗阳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更是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基本情况

泗阳县杨树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种植面积发展迅速。自1972引种以来,种植数量逐年攀升、成片林建设不断增长。从森林覆盖率来看,1975年全县平均为14.6%,1985年为19.5%,1995年为24.6%,2005年猛增到39.6%,森林覆盖率近十年全县增长61%。特别是成片林建设增幅较快,1975年全县成片林面积只有9.5万亩,1985年为15.2万亩,1995年为21.8万亩,2006年猛增到44.6万亩,成片林建设面积近十年全县增长1.4倍。2000年以来,泗阳县根据成片林面积大,开发潜力大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成片林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林地间种面积不断扩大。2000年全县林地间种面积只有10万亩,2005年林地间种面积达15万亩,林地利用率达三分之一以上。爱园镇、裴圩镇沿公路两侧的林地基本上都实行了间套种。爱园镇在林地大面积种植白蘑菇,仅2005年一年,全镇新建砖混结构大棚500多个,种植面积达5000万平方米。人均蘑菇收入400多元。二是林地套养畜禽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林地套养面积3.2万亩。临河镇在王三庄村3000亩杨树林地内建立了鼎原种鸭场,进行规模化、科学化养殖。总投资160万元,建成标准化鸭场3000平方米,种鸭运动场6000平方米,种鸭游泳圹1500平方米,为种鸭健康快速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鸭场年毛收入300多万元,可得纯利150万元。三是林地循环经济发展典型不断涌现。全县各乡镇都培植了林地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李口镇下岗职工侯学义,在废黄河边承包100多亩林地搞立体养殖,在林间开挖了13个养鱼塘,6个大棚养鸡场、一个养猪场和一个养羊场,采取综合利用、循环养殖的办法,有效地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年出售草、肉鸡20000多只,出售肉猪50多头,波尔山羊50多头,年实现纯收益5万多元,同时还妥善安置了8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其就业问题。卢集镇曾医站长王述贤承包卢集居委会林地150亩搞综合养殖,种植50亩优质黑麦草,年产量达8000多斤。利用饲草养四季鹅,每年饲养8000多只,同时利用鹅的粪便养鱼50亩,通过循环养殖,饲养成本下降,效益大增,年综合效益20多万元。四是林地生态旅游景点不断增多。到目前统计,全县已建立了十多个生态旅游景点。临河镇在沈圩村黄河故道杨树成片林地建成了占地458亩的河滨公园,集林间套作,林地立体养殖、垂钓、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餐饮于一体,吸引了众多的外地客商驱车观赏并确定投资建设意向。高渡镇党委政府深谋远虑,一方面组织群众在境内沿洪泽湖周边建造生态林;另一方面,聘请高等院校知名专家考察制定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发展规划。与此同时,自力更生实施基础工程,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高度关注。

二、存在问题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瞩目(有专家称,此遗址有可能将红山文化的历史提前几百年至上千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可对刀背山墓地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勘探,在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准的情况下,适当发掘刀背山墓地,通过考古新发现,让世人对鸡西有新了解、新发现,以提升我市文化旅游的档次。 (四)要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有好奇的事”就能吸引好奇的人,文化造势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推进旅游文化建设,增强我市的旅游文化内涵。要充分发挥我市创作群体和文化名人的作用,深入挖掘鸡西的文化,找到与我市旅游发展最佳的契合点,用文化促进旅游。我市可以考虑在文化广场兴建鸡西文化长廊,系统地展示鸡西的历史文化,要把鸡西六千年的历史展示出来,让每一个鸡西人知道,让每一个外来人了解,要注重对穆棱河流域开发先驱吴大澂、鸡西煤炭事业的奠基人孙越崎、开发建设北大荒统帅王震、当代著名黑土剧作家杨宝琛这四位鸡西古今名人的系统宣传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