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重难点:
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第2课;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实验;容量。
⑴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1 / 1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⑶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2: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⑵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的工具(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巩固练习。
第1题;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 第2题;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第3题;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 / 16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容量的概念和认识了测量工具;还知道了升和毫升分别是用字母“L”和“mL”表示。并学会了怎样读量杯和量筒的液体。)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重点: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00 mL的量筒和1000 mL的量杯以及水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毫升和升分别用用字母“mL”和“L”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他们。幻灯片演示;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新知。
1、师:升和毫升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分组作个小实验。在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讨论、猜想。
2、在讨论、猜想的基础上;提出实验要求。 ⑴ 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⑵ 每次装入量筒的是100毫升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⑶ 记录倒入的次数和每次倒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⑷ 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分组实验。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汇报交流。
交流各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如果出现了情况;说明可能是倒的时候出现了失误;实验要认真严密。)
在得出10次正好倒够1000毫升水的基础上;师介绍1000毫升也叫1升;并板书: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3 / 16
三、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
5升=( )毫升 3升=( )毫升 4000毫升=( )升 8000毫升=( )升 指名说答案并说思路。 四、综合应用。 做练一练。
第1题;看图;先让学生了解“净含量”的含义;再读出各种容器中液体的净含量。还可以举出其他例子;丰富课程资源。
第2题;先让学生看清题意;了解两种包装的酱油容量及价钱;再回答这两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单价不同的原因;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第二问学生可连加得出:4袋250毫升的酱油是1000毫升酱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便宜多少。
第3题;让学生认真读题;清楚题中有那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思路。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连乘的基础上安排的。是本套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数除法的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及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本单元教育目标:
1、会口算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除法;会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说明结果的合理性。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情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方法来解决。
本单元共安排了12课时;其中除法安排了7课时;乘除混合安排了3课时;探索乐园安排1课时;综合应用1课时。
第一课时 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
4 /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