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学史》核心考点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的特点,是饱含着生命意识觉醒之初对人生易逝的感伤。 3、举例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称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诗经》”。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上。其创作大都有感而发,不虚情,不矫饰,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自然而然,由此铸就了其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其次,《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其抒情的方法灵活多变,或用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或融情于景,寓景于情,如《青青河畔草》;或以事传情,如《西北有高楼》,总是自然高超,曲尽其妙。再次,《古诗十九首》每首语言都浅近自然,务求平淡,如话家常,而又意蕴丰厚,耐人寻味。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编串讲】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第一次高峰,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几个阶段。诗歌是这一时期最为发达的文学样式,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体裁和文学理论,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段文学的学习,要突出诗文名家,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脁、庾信等,要结合代表作品,掌握其生平、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要注意重要的文学现象,如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等。
第一章 建安文学:建安风骨、“七子”的概念及三曹、王粲、蔡琰的生平、创作特色。作品必读: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王粲《七哀诗》。
第二章 正始文学:正始文学的特点、成因及阮籍、嵇康诗文创作。作品必读:嵇康《赠秀才入军》(良马既闲)、(息徒兰圃),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一日复一日)。
第三章 两晋文学:太康体、左思风力、玄言诗的概念及傅玄、张华、陆机、潘岳、张协、左思、刘琨、郭璞等人的诗歌创作。作品必读:潘岳《悼亡诗》(荏苒冬春谢),陆机《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郁郁涧底松),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第四章 陶渊明:陶渊明的生平、思想、诗歌成就及其辞赋和散文创作。作品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移居》(春秋多佳日)、《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桃花源记》。
第五章 南朝诗歌:元嘉体、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的概念及谢灵运、鲍照、
[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blog.sina.com.cn/huashixdd
2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沈约、谢脁、吴均、何逊、阴铿、萧纲等人的诗歌创作。作品必读: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王孙游》,沈约《别范安成》,何逊《与胡兴安夜别》,王籍《入若耶溪》,阴铿《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第六章 北朝诗歌:北地三才、庾信及王褒的诗文创作。尤其庾信后期诗文创作是重点。作品必读:庾信《拟咏怀》(楚材称晋用)、(榆关音信断)、(摇落秋为气)、《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
第七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分类、保存、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作品必读: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
第八章 南北朝文:骈文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南朝骈文与辞赋的创作情况及北地三书的内容和写作特点。作品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三峡》,庾信《哀江南赋序》。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概念的演变、古小说的渊源、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的原因、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概念和代表作品、《搜神记》与《世说新语》的体例、内容及写作特点。作品必读:干宝《搜神记·干将莫邪》、《搜神记·韩凭夫妇》,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世说新语·石崇要客燕集》。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昭明文选》的文学思想。作品必读:曹丕《典论·论文》,钟嵘《诗品序》,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第一章 建安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4、《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
[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blog.sina.com.cn/huashixdd
2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简答、论述题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第二章 正始文学
一、名词解释
1、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2、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3、《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
[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blog.sina.com.cn/huashixdd
23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考研[文学基础]科复习资料
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二、简答、论述题
1、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第三章 两晋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太康体: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潘岳、陆机、张载、张协、陆云等为代表。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
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 3、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 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 二、简答、论述题
1、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2、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
[华东师大中文系考研资料] http://blog.sina.com.cn/huashixdd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