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6物理常数测定法
第三章 物理常数测定法
一、熔点测定法
掌握熔点的定义和测定方法。
不同的物质及不同的纯度有不同的熔点。所以熔点的测定是辨认物质及其纯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1.熔点的定义: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其实质是熔距(固态变为液态时的温度)。“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有明显液滴时的温度。“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2.测定方法:
第一法(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先进行干燥 (1)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
(2)如果该药品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可采用105℃干燥;
(3)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方法干燥。
(4)熔点测定用毛细管一端熔封;
第二法 (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及酸、石蜡、羊毛酯等)。吸入两端开口的毛细管,同第一法,但管端不熔封;
第三法 (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3.注意事项:
(1)毛细管和传温液应符合规定;(2)温度计为分浸型,具有0.5℃刻度,应校正;(3)控制调节升温速度。
二、旋光度测定法 1、旋光度(a):
2、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1dm并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
对液体样品 [a]D20=a /Ld 对液体样品 [a] D20=100a/ CL C=100a/[a] D20 * L
式中 [a]为比旋度;D为钠光谱的D线;L为测定管长dm;a为测得旋光度;d为相对密度;c为浓度g/100ml
三、pH值测定法 基本原理:
Nernst方程 PH=(ε-(ESCE-K”))/0.059
其中K'' 为电极常数;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F为法拉第常数,在25℃时E=K'' -0.059pH,即在一定条件下,E和pH有线性关系。
例题: Nernst方程式中的K'' 是:A.常数 B.电极常数 C.电极电位 D.电动势 E.转换系数 答案B
测定pH时,玻璃电极、待测溶液和指示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组成原电池 (-)玻璃电极 | 待测溶液 | SCE(+)
电池电动势ε=ESCE-E,则可由测得的电动势计算溶液pH值。
在测定前需用已知pH的标准缓冲液对仪器进行定位,使读数恰好为标准缓冲液pH,相当于测定( )的值。选用的标准缓冲液pH值应尽可能与待测溶液pH值接近。
测定方法
1. 酸度计测定pH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
2. 用标准缓冲液对仪器进行校正。校正时选择二种pH值相差3个单位的标准缓冲溶液。取与供试品pH接近的第一种标准缓冲 液对仪器进行定位,取第二种标准缓冲液进行测定,误差不大于0.02pH单位。
3.测定高pH供试品应注意碱误差。应使用锂玻璃制成的玻璃电极 4.配制缓冲液和供试品的水应是新沸冷蒸馏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