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一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 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 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休息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象到本质等
五 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比等 1.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举例子:真实鲜明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3.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4.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喻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收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收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作用
一 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 2.不出现错别字 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 4.学会审题 二 选择题 :1.直选法 2.排除法
三 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 2.添加 3.替换 4.换位 5.重组 四 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
五 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 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
只供学习与交流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找中心句、段 找出主要成分 排除干扰项。
4.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六 阅读题技巧 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2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 3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4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名何种表现手法 2表现了什么内容 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表达了
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度)、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
只供学习与交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