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助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与书写格式,初步发现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对于数的认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等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交流辨析,最终发现、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学会书写格式,能初步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发展迁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建议】 1.口算解决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口头说说怎样列式(450÷30),为什么这么列,结果是多少,怎么得出来的。
[意图:让学生口头说想法、算法,有三方面的好处:首先通过列式强化除法平均分的意义,为探索笔算除法算理打好基础;其次通过回顾算法,促进口算方法在笔算中的顺利迁移;最后,利用口算结果帮助突破笔算除法中“商的最高位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这个难点。]
2.探索笔算 (1)引导定位
如果数据比较大,口算就不容易算出来了,需要学习笔算的方法。 [意图:感受引入笔算的必要性,激发研究学习的动机。] (2)尝试探索
提示: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笔算是怎样做的?如:450÷3,能不能自己尝试一下450÷30的竖式笔算?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并将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意图: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跟口算虽然本质上都可以采用口算乘法进行求(估)商,但运算形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笔算是一步一步的计算,口算则强调整体考虑。因此,需要借助除数是一位数笔算一位一位除的经验,迁移学习,发现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步骤:从高位起两位两位的除。]
3.交流辨析
问:商是怎样得出来的?先做什么,又做什么,每一步算的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展示、交流做法想法。
让其他同学进行质疑,也可设问:“1”为什么写在十位上?“5”为什么
写在个位上?
[意图:在交流辨析中,强化笔算的一般步骤和算理,突出对“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这一难点的理解和突破。]
4.规范格式
教师再次示范450÷30笔算竖式的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让学生练习(2—3题)。
[意图:格式的掌握需要在规范的示范后进行适当的练习。] 5.比较归纳
比较一下 450÷3和450÷30的竖式计算过程,看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引导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根据结果是几个几,确定商在哪一位上。
[意图:在与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比较过程中,突出除数是两
位数笔算的特点: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从而让学生初步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为继续学习更为复杂的笔算除法打基础。]
第3课时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质量标准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继续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中,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调商的过程。通过有条理地交流调商过程,掌握调商方法,能通过调商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试商、调商的不断尝试中,体会数学内部的联系与变化,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获得勇于克服困难的积极体验,感受思维的乐趣。
3.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中逐步养成耐心细致、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案例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调商(片段)(四年级上册p68信息窗3红点1)
【说明】这部分主要学习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中调商。由于有前面的基础,试商的思维过程并不陌生,学生能够主动迁移试商方法,自主探索调商的方法。所以,要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质疑反思,体会数学内部的联系与变化,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数感,获
得勇于克服困难的积极体验,养成耐心细致、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建议】 1.初步估计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后,说说怎样列式(126÷18)。 问:不计算,你能知道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吗?估一估大约是几? [意图:通过判断商的位数,强化除数是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步骤。] 2.自主探索
商到底是几?让学生自己进行笔算。
[意图:感受引入笔算的必要性,激发研究学习的动机。] 3.展示交流
问:商是怎样得出来的?你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各自的做法想法。
[意图:让学生在充分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体会试商调商的方法,积累间接学习的经验,发展估计意识和数感。教师需要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不要求统一,只要能够体会到第一次试出的商不正确时,需要进行调整就可以了。]
第4课时 相关联接------商不变的规律 质量标准
1. 通过观察算式,经历“发现规律——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的过程,理解、掌握商不变的性质,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初步的不完全归纳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问题,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感受算法的多样化,体会规律的价值,提高运算能力。
3.在探索规律和笔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认真倾听、清楚表达、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六单元 快捷的物流运输 ——解决问题
质量标准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理解它们间的数量关系,在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量时能根据数量关系求出第三个未知量,能根据关系式计算。
2.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运用模拟演示,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在用画线段图整理条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见案例1]
3. 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分析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参见案例2]
第1课时 行程问题
质量标准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理解它们间的数量关系。 2.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中,已知其中任意两个量时能根据数量关系求出第三个未知量,能根据关系式计算。
第2课时 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质量标准
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运用模拟演示,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在用画线段图整理条件、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参见案例1]
2. 在解决相遇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分析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培养对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