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0届高三地理上册段考试卷1
2010届高三地理上册段考试卷
命题人:区洪军 审题人:叶青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题2分,共44分) 1. 被世界上三个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 关于各洲分界线的正确叙述是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D.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3.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自然资源缺乏 ,原料大多需要进口 B. 经济发达,国内外市场广阔 C.多优良港湾,海运发达 D. 是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 4.下列地理单元位于亚欧板块的是
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 C.中南半岛 D.索马里半岛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 布区,据此完成5—7题。 5.7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7.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A.A地高温多雨 B.B地寒冷干燥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读我国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8—9题。
8.这四地分别是
A.拉萨、海口、上海、哈尔滨 C.乌鲁木齐、海口、上海、大连
B.乌鲁木齐、海口、北京、成都 D.兰州、昆明、成都、北京
9.①地的气候与②地气候相比,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②地受季风影响 B.①地纬度比,②地高
C.①地深居大陆内部,②地深受海洋影响 D.①地深居大陆内部,②地受赤道低压控制
读右图回答10—11题: 10.M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A 耕地 B 林地 C 草地 D 建筑用地 11.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 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少 B. 人多地少 C.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D. 水源短缺
读下图,完成12—15题。 12.甲城位于乙城的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
13.如果甲城游客在北京时间7时看到日出,
则此刻乙城 A.海上日落
B.昼短夜长
C.明月当空
D.日已偏西
14.甲城和乙城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5.甲、乙两城附近的农业类型分别是 A.混合农业、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C.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B.小麦一牧羊带、小麦和林牧业 D.粗放牧羊业、水果和灌溉农业
读北印度洋及周边部分国家示意图,完成16——18题:
16.一艘轮船从G海区驶向E海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度不变 B.盐度变大 C.轮船吃水变浅 D.轮船吃水变深 17.若此时为7月,轮船从E海区驶向F海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轮船顺风顺水航行 B.轮船逆风顺水航行C.轮船逆风顺水航行 D.轮船逆风逆水航行 18.关于图中A地所在的国家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世界上白种人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B. 它是其所在大洲耕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C. 该国的地形特点为:北部高原,中部平原,南部山地 D. 该国是世界最大的软件生产大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9——20题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0月17日,马尔代夫总统头戴水下呼吸器,打着手势,召开了一次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
报道称,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和其他13名官员身穿黑色的潜水服,潜入6米深的水下,在安放于海底的一张桌子旁依次就坐。
电视画面显示,纳希德打着手势,宣布会议开始。泡沫不断地从他们戴的面罩上汩汩而出。总统、副总统、内阁秘书和11名部长用防水笔在塑料白漆板上签署一份“SOS(紧急求救)”文件。
马尔代夫政府派出了几十名士兵在水下保护会场,但入侵者只是一些探头探脑的海鱼。半小时之后,这次“水下会议”结束,纳希德总统率领众官浮出水面。 19.关于马尔代夫这个国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 B. 海洋渔业是该国主要经济支柱 C. 该国主要有大小不同的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从成因上说主要为珊瑚岛 D. 在归属上该国属于大洋洲
20.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们关注这样一个可能的前景
A. 海平面上涨或许会淹没这个印度洋岛国 B. 海洋污染已经使该国水域受到严重影响 C. 大气污染对全球的影响无处不在 D. 过度捕捞已经严重影响到该国的渔业生产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上图所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2.沿上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C.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D.青稞、小麦、水稻 二、综合题:(共56分) 23、读下图及下列材料回答:(16分)
2009年10月11日10时30分,随着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一声令下,搭载首批160余名科考队员的\雪龙\号考察船,徐徐驶离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开始了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之旅。
此次南极考察创造了中国南极考察历史参与人数之最,考察成员包括了长城站(图中F地)考察队员60人,中山站考察队员84人,昆仑站(昆仑站所处的冰穹为图中P地区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区域,被人们称为\冰盖之巅\,也是国际公认的南极冰盖最理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