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师用书)2016-2017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章未综合测评浙科版必修2资料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章未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 右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a →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定向诱导,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解析】 变异是害虫本身存在的,且是不定向的,并不是农药定向诱导产生的。在农药的选择作用下,只有少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即a→b段;此后这些抗药性个体大量繁殖,即b→c段。
【答案】 D
2.科学家对某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不同体色的蟹的数量不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中间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不易被天敌捕食 B.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繁殖能力弱 C.深体色和浅体色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新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性状
【解析】 蟹的体色有多种表现型是生物变异的结果,优势性状的出现不是新形成的适应性更强的性状。中间体色的个体数目明显占优势是因为与环境相适应(容易获得食物,不易被天敌捕食等)。
【答案】 A
3.图中,甲、乙、丙、丁、a、b、c、d代表各种不同生物,哪一个图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观点( )
A B C D
【解析】 生物物种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经过不同自然条件下的选择,从而进化为
1
现在的众多物种。
【答案】 C
4.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种群就在进化,但是环境引起的性状的变化是不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因而不能引起生物的进化。
【答案】 C
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解析】 变异本身是自发产生的,变异发生后,在自然(环境条件)选择下,适应性的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Q点后A基因频率增大,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答案】 A
6.据调查,某小学学生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X(42.32%)、XX(7.36%)、XX(0.32%)、XY(46%)、XY(4%),则在该群体中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8% C.78%、92%
B.8%、92% D.92%、8%
B
b
BB
Bb
bb
【解析】 假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100个,由于B和b这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故基因总数为150个,而B和b基因的个数分别为42.32×2+7.36+46=138,7.36+0.32×2+4=12,故B的基因频率为138/150×100%=92%,b的基因频率为12/150×100%=8%。
2
【答案】 D
7.(2016·全国乙卷)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解析】 联系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分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A项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等,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B项错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1减去该病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故C项错误。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携带致病基因便患病,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故D项正确。
【答案】 D
8.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类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以下疾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是( )
①唇裂 ②21-三体综合征 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 ④青少年型糖尿病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③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 B
9.据以下4组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②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 C.③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 D.④一定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解析】 观察各系谱图知:①“无中生有”一定是隐性遗传,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其父必为患者,可知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双亲正常,后代有病,必为隐性遗传,因后代患者全为男性,可知致病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③父亲有病,母亲正常,子代女儿全患病,儿子全正常,可判定该病可能为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④父亲有病,儿
3
子全患病,女儿正常,则判定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
【答案】 D
10.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Ⅲ7与Ⅲ8
为同卵双生,Ⅲ10与Ⅲ11为异卵双生。则(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或X染色体显性 B.系谱中患病的个体Ⅰ2、Ⅱ5、Ⅲ9、Ⅲ10都是杂合子 C.若Ⅲ11也是女孩,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3 D.Ⅲ9的致病基因是由Ⅰ1通过Ⅱ5传递的
【解析】 结合题干分析系谱图可知,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Ⅱ5患病,他们的孩子Ⅲ9和Ⅲ10都患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进一步分析,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A正确;Ⅰ1、Ⅰ2的后代有正常的,说明Ⅰ2是杂合子,并且Ⅱ5也是杂合子,Ⅱ6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由此推测Ⅲ10是杂合子,而Ⅲ9为男性,若此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不能用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概念来衡量它,故B错;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Ⅲ11患病的概率为1/2,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Ⅲ11患病的概率也为1/2,故C错;Ⅲ9的致病基因是由Ⅰ2通过Ⅱ5传递的,故D错。
【答案】 A
11.在欧洲的人群中,每2 500人就有一个囊状纤维变性的患者,此病为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现有一男性携带者与一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其后代出现此病的概率是 ( )
A.1/100 C.1/50
B.49/5 000 D.1/102
2
2
【解析】 设人群中正常者(AA)的概率为p,患者(aa)的概率为q,根据遗传平衡定律:q=1/2 500,得q=1/50,p=49/50。该婚配女子为携带者的概率=2pq/(p+2pq)=(2×49/50×1/50)/(2×49/50×1/50+49/50)=2/51。所以根据遗传规律两者婚配所生病孩的概率=1/4×2/51=1/102。
【答案】 D
12.在某一个人群中,经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
A.0.36、0.48、0.16 B.0.36、0.24、0.16
4
2
2
2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