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
体育是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受教育者的体质增强,体育保健知识得到提高,以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素养去进行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一、小学体育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特征
1、注重教学中使学生直接参与
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与此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意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制定学生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使学生乐于接受并遵守规则,让他们在一个严肃、公正、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
2. 在对抗比赛中塑造学生自信品质
体育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更是一种心理考验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强调“重在参与”,要求学生无论能力大小,是否有胜出的可能,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比如:体育课开始环节可以进行一个游戏——“小手拍拍拍”。游戏内容:让学生估量十秒内自己最快拍手多少次,然后用事实证实一下!体育教师掐秒表,控制时间(游戏前)。师:你觉得自己最快能拍多少次?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20次。学生2:35次。学生3:40次。游戏后,再问那些学生实际拍了多少次。教师小结:有多少同学和刚才估计的次数差不多,请举一下手!如果你做的和你想的结果差不多,就说明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了解自己的,对自己抱有绝对的自信。
3.注重角色的培养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体育角色(如裁判、体育委员等),并按照规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