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4 17:37:10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①甚 蕃 ②亵玩 ③宜乎众矣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为“君子” 的高尚品格。 12.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陶后鲜有闻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13.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 .C.不蔓不枝(长枝) .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D.亭亭净植(种植) .

(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濯清涟而不妖 .

且焉置土石 .芳草鲜美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水落而石出者 .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4)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文学常识】 1.文学知识填空。

本文《爱莲说》作者是 周敦颐 ,字 茂叔 ,谥号“ 元公 ”,世称 濂溪先生 , 北宋 (朝代)哲学家。著有《 太极图说 》《 通书 》等。 【考点】F5: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好)、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答案:

周敦颐 茂叔 元公 濂溪先生 北宋《太极图说》《通书》 二.【原文填空】

2.阅读《爱莲说》,默写。

(1)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答案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重点字:濯)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重点字:亵)

(3)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重点字:噫)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淤)

(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重点字:蔓) 3.结合课文《爱莲说》回答,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 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此题根据上下文进行默写,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解答】答案为:

(1)出淤泥而不染(重点字:淤) (2)濯清涟而不妖(重点字:濯)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重点字:蔓)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重点字:植) 4.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文中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 花之富贵者也 ; (7)“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 莲,花之君子者也 。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10)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横线字的意思。 ①甚 蕃 ②亵玩 ③宜乎众矣 (2)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4)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为“君子” 的高尚品格。 12. 爱莲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