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1.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案(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是他的心,一颗“清水之心”,“无论外界如何烟霭迷蒙,清者自清”。在愈显物质化的世界里,那滴清水中的精神、信念,才显得愈加珍贵。清净,纯美,始终涤荡着我们的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咳嗽(sou) 馄饨(dùn) 女佣(yōnɡ) 校稿(jiào) ....B.衣裳(shɑnɡ) 活泼(pō) 陪客(kè) 干枯(kū) ....C.兴致(xìnɡ) 剪辑(jī) 弄堂(lònɡ) 抽屉(ti) ....D.规矩(jǔ) 休假(jiǎ) 仿佛(fú) 剥落(bō) ....
【解析】 A项,“饨”应读tun;C项,“辑”应读jí;D项,“矩”应读ju,“假”应读jià。
【答案】 B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混浊 忧郁 辫子 贩卖 B.嘱咐 长袍 草率 保姆 C.调羹 咕噜 起码 信筒 D.竭力 豌豆 栏竿 碟子 【解析】 “竿”应为“杆”。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他说张华的不是,李明口虽不言,心下却大不以为然。 ....B.若遇此等人,应敬而远之,以免惹来杀身之祸。 ....
C.鲁迅先生面对黑暗势力绝不退步,他以无所不为的精神坚持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D.鲁迅先生总是向反动统治者及其走狗文人展开毫不妥协的进攻,对进步青年却总是给予春风化雨的教诲。 ....
【解析】 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与语境义不符。 【答案】 C
4.(2013·辽宁高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 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解析】 本题从不合逻辑、语义重复、语序不当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不合逻辑,“电影节”不能“吸引”“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B项,“质疑”,提出疑问。与“提出”搭配,语义重复。D项,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电子商务”的后面。
【答案】 C
5.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A.②⑤①④③ B.②③④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⑤①②④③
【解析】 本语段借灰色与其他色彩的关系来阐明灰色理论与多彩生活的关系。②阐述灰色对其他色彩的依存,内容上紧承首句,且有关联词“也只有”与首句中的“只有”照应,因此先排②;②是⑤的原因,根据“因此”判断,⑤紧承②;①的“这世界”紧承⑤“多彩的世界”而来;在指出了世界多彩的特点后,④③阐述灰色理论与多彩世界的依存关系,根据“正因为”和“也正因为”判断④应该在③前面。
【答案】 A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我想,倘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然后完成6~9题。
6.阅读选文,说说选文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文中的句子分析概括。如“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可知他不拘小节。“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可知他对人比较和蔼。“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
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的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等可知他的乐观、热情。鲁迅踢鬼的故事说明他的幽默和不迷信。
【答案】 生活上不拘小节,对人热情,和蔼可亲,思想上不迷信,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7.简要分析“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鲁迅这句话不仅指身体的放松,更是指心灵、思想的暂时放松。
8.这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既可敬又可亲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这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带着柴米油盐的香味走来,与我们握手谈天。本文最突出的写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本文主要是通过写生活中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答案】 细节描写。本文通过作者的细心观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了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和气质。
9.本文的选材和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文章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等,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材料与材料之间互不关联,形成某种断裂,有些片段即使倒置似乎也无碍于文章的连贯。这就表明,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凡属作者感到有诗意潜质和倾诉冲动的内容她就断断续续写出,用感情的红线将素材逐渐织成一幅清晰的画面。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萨 苏
深夜,忙完一天的事情,正想静下来写点儿东西。忽然接到一条短信:“铁生走了。” 默默地看了半晌,没有回信去问究竟。来信的是新闻界的一位友人,平时热情爽朗的一个人,却只写了这四个字,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
还用问什么呢?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其实,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得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以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流落在谁家?
只是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棵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 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缘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感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21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
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像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余生也晚,等我识字的时候,史铁生已经在出书了。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作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这是一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了,或许,一个把死亡看作节日的人,勇气已经不是问题。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心。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我们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于是,早上和一位朋友说起他的离去,朋友的反应是万分意外:“每年元旦,我们夫妻都去看望铁生的,今年,却是去不成了。”
铁生不是靠死神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犟活着。
一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犟起来,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多活上十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