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偃师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偃师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开学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的巨大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提出了分子学说 D.制定了科学完整的元素周期表 【答案】B
【解析】考查化学史,提出原子学说的是道尔顿,提出分子学说的是阿伏加德罗,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FeCl2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S单质的氧化性较弱,Cu与S单质加热发生反应变为Cu2S,错误;②Fe与S混合加热发生反应产生FeS,正确;③S点燃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SO2,错误;④氢气与硫单质在高温下发生化合反应产生H2S,正确;⑤由于氯气的氧化性很强,因此Fe与氯气发生反应产生FeCl3,错误。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①③⑤,选项A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方法正误判断的知识。 3.将
和C3H5(OH)3(甘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测得混合物含碳51.3%,那么氧
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40% B.35% C.30% D.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的分子式为C7H8,C3H5(OH)3的分子式为C3H8O3,二者相对分子质量都
为92,且含氢原子数相同,则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0%=8.7%,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C%-H%=1-51.3%-8.7%=40%,故选A。 考点:考查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4.2004年2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D.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善待地球——科学发展”的含义是尽可能减少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力求保持生态平衡,科学、有序、健康地发展经济.从以上角度来说,凡是属于污染环境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的都是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故选C。 考点: 环境保护
5.1996年2月,德国某研究所在高能加速器中,将Zn 撞入一个
70
208
Pb的原子核并释放出
一个中子后,合成一种人造超重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为( ) A.278 B.277 C.166 D.16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Zn中含有的中子数是70-30=40,Pb中含有的中子数是208-82=126,所以该元素原子内中子数是126+40-1=165,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子的组成及有关计算
点评:在进行原子组成的有关计算时,需要利用好几个关系式,即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6.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减的顺序排列的是( ) A.S、P、Si B.F、O、Br C.H、Ca、Al D.C、N、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从左向右最高正价逐渐递增,(除稀有气体、O、F),A、应是Si、P、S,故错误;B、F、O没有正价,故错误;C、+1、+2、+3,故正确;D、O没有正价,故错误。 考点:考查化合价的周期变化等知识。
7.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 A X SO2 Y H2S 70
208
B C D
【答案】B 【解析】
Cl2 NH3 SO2 CO2 CO2 Cl2 试题分析:A、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生成S沉淀,则有沉淀生成,故A不选;B、氯气、二氧化碳均不与氯化钡反应,则一直没有沉淀生成,故B选;C、氨气与氯化钡不反应,再通入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C不选;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但二氧化硫与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然后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沉淀生成,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氨的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 8.决定1mol不同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体分子直径 ②气体分子数目 ③气体分子间距 ④气体分子质量 A.①②③ B.②③ C.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三个,粒子数、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距离。1mol气体,分子数确定,影响因素只有分子之间的距离。 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A B C D
【答案】D 【解析】
Fe有氧化性 浓硫酸有腐蚀性 Cl2是非金属单质 熔融状态的Al2O3中有自由移动的Al和O 3+2-3+叙述Ⅱ Fe 2(SO4)3可作净水剂 常温下浓硫酸不能用铁罐盛装 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电解熔融状态的Al2O3制备Al
试题分析:A、硫酸铁溶于水电离出的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而作净水剂,与铁离子的氧化性无关系,A错误;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常温下浓硫酸能用铁罐盛装,体现的是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错误;C、氯气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因此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错误;D、氧化铝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因此通过电解可用制备金属铝,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Mg、Na、Cl、SO4
+
+
-2-2+
+
-2-
B.K、CO3、Cl、NO3
+
+
2--
+2--一
C.Na、K、NO3、SO3 D.NH4、Na、SO4、NO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碱性环境中Mg会形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存在,错误;B.在碱性环境中K、CO3、Cl、NO3可以大量共存,但是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Na、K、NO3、SO3在碱性条件下能大量共存,而在强酸性条件下NO3、S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在碱性条件下NH4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存在,错误。 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的知识。
1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乙烷中含有0.1NA个分子 B.0.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生成H2为0.1NA C.46gNO2气体中氧原子总数为2NA D.15g甲基(—CH3)中含的电子数为9NA 【答案】B 【解析】略
12.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Na2O2 B.NaOH C.H2 D.HC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错误;B、氢氧化钠是强碱,属于离子化合物,错误;C、氢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错误;D、HCl分子中,H与Cl原子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形
+
2--2--一
+
+
-2+
+
2-
成极性键,所以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合物类型、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1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78 g Na2O2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NA B.0.1 mol9038Sr原子中含中子数为3.8NA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2.24 L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 D.0.1 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Fe的数目为0.1NA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中,1mol过氧化钠中的共价键为1mol,位于过氧根离子内部。B中,中子数为5.2NA,C中,负极发生的反应是氢气被氧化为氢离子,0.1mol的氢气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D中,氯化铁会在水中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不足0.1NA。 考点: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考查。 1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 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566.0 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的焓变小于0,所以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和热指生成1molH2O时得热效应,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不变,ΔH=-57.3 kJ?mol ̄,错误;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含义为: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所以则2CO2(g)=2CO(g)+O2(g),ΔH=+566.0 kJ?mol ̄,正确;C、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错误;D、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是焓变和熵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热与燃烧热的含义、吸热反应的判断、自发反应的判断。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28 g N2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B.室温下,22.4 L的 H2中所含分子数为NA
1
1
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