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讲义:第24讲 农业的区位选择 Word版含答案
羊业,从而有利于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防止草场超载;同时也避免了秸秆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另一方面,将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意义。
答案 (1)中国燕麦谷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夏季温凉,降水较少,适宜燕麦生长;土地辽阔,适宜大面积种植;燕麦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市场潜力大;当地政府政策和科技的大力扶持。
(2)不同的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种类、数量和比例各不相同,燕麦与马铃薯轮作能够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燕麦和马铃薯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3)燕麦可作为饲草,发展养羊业,有利于减轻天然草场压力,防止草场超载;避免秸秆直接焚烧带来的污染,实现秸秆资源化;羊粪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强土坡肥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 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先分析是要回答主要、主导因素还是限制性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回答。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模板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纬度××,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经济条件 社会因素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观点 有利/不利;经济/社会/生态 ×××效益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例2](2016·海南卷)下图所示区域中,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A ) A.热量 C.光照
B.水分 D.土壤
(2)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是( D ) A.劳动力成本低
B.生产技术先进
C.种植历史悠久 D.能源供应充足
(3)该地区扶持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建设的直接目的是( A ) A.减少蔬菜对外依赖 C.改善当地种植结构
B.增加农业经济收入 D.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第(1)题,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修建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就是为了改善热量条件,所以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第(2)题,从材料提取信息“2014年起,这些城市郊区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说明该地区的温室培植蔬菜的生产技术比较差,同时也说明该地区温室种植刚起步不久,称不上历史悠久。根据图例信息,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充足,能源供应充足是该地区利用温室培植蔬菜的优势条件。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该地区引进的温室培植“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说明政策扶持最直接的目的是让蔬菜尽可能满足当地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三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人类利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和改变自然规律的作用和发展趋势(如改良土壤、培育良种、围海造田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农业文明。合理的生产强度,可以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2.不利影响
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下表: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 毁林开荒、垦山种粮 不合理灌溉 过度放牧、滥垦滥挖 过度采伐森林 滥捕滥杀 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不合理排放 境外物种的引进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土流失 土壤沼泽化、土壤盐渍化 草场退化、沙化,载畜力下降 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生态保护功能减弱,河流下游涝灾频发 生物多样性减少 广泛使用农药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降低,和土壤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 污染土壤与水体,危害人类健康 病源、生态灾难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答题模板
一般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例3]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湖泊对①区域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 ) A.夏季降水增多 C.冬季降水增多
B.夏季气温降低 D.冬季气温增高
(2)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B ) A.温室气体减少 C.入湖泥沙量降低
B.森林覆盖率减小 D.草原生产量降低
解析 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①区域位于休伦湖与伊利湖之间,湖泊对①区的影响,四个选项说法都对,但夏季气温降低对农作物生长不利,B项错误;冬季不是该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C、D项错误;①区域的夏季风来自湖面,具有增湿的作用,所以湖泊对该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夏季降水增多。第(2)题,由图可知④区域主要从事养牛业,养牛业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大,A项错误;养牛业会垦殖牧场、破坏森林,故B项正确;养牛业不可能减少入湖泥沙量,C项错误;该地属于温带森林带,因此对其“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能是对草原的破坏,D项错误。
台湾青枣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福建将其作为短、丰、快的新兴果树种类加以引种推广。下图为根据青枣因冻害减产的数量制作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区脆弱性区划图,完成1~2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